9月2日,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试点满一周年。日前,商务部等10部门也公布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相关资料图)
参与试点城市的相关案例和数据显示,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方案指导下,各地精准补建便民商业设施,便民新业态不断涌现,试点城市的社区百货等实体零售业态显著增长。
零售平台美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社区超市便利店的商家数量同比上升了34%,订单数则同比增长了57%。试点地区的便民数字化程度更高,商家和订单增速均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
家门口的便利店越来越多了
自去年5月商务部出台《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出细化方案,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各地结合区域发展情况,针对社区便民商业设施推出了多项政策和举措,帮助实体零售店更好更稳增长。
一方面,围绕居民便利生活的需求,各地新开了超市、便利店等多项基本便民商业设施,还补建了休闲娱乐设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各地也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业态融合,助力实体零售更好服务更多居民。
去年服贸会期间,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1.0”,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区加强便民商业设施精准补建。今年该动态地图升级迭代,除新收录鲜花、咖啡、药店等品质生活便民商业网点外,还动态监测社区基本便民网点的供给情况。
截至2021年底,北京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等8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超过9万个,已实现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全覆盖。据了解,2022年北京市计划精准补建和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410个左右。截至6月20日,全市已完成年度建设提升任务的63%。
▲一家便利店内,营业员正在分拣商品。摄影:李鸣
除了传统零售便利店之外,各地均引进和扶持了不同模式的零售新业态,以满足人民不同需求,提供便捷服务。例如,在一线城市,美团买菜、沃尔玛等零售企业均在社区开设了配送站点或仓储超市,为3-5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居民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而在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入选城市鹤壁,已经有了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3000余个社区团购自提点。
2021年以来,各省市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支持连锁便利店的发展。9月9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报告显示,东莞市每2052人就有一家便利店,这个水平已经超过美国、日本等地区。全国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不断提高,成都24小时便利店数量占80%,广州和上海紧随其后。
部分城市也开始探索便利店等实体零售的融合创新发展。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支持和鼓励属于同一集团管理的大型连锁便利店总部与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跨界融合。3月底,东莞美宜佳便利店与春悦林大药房的“跨界融合”试点门店正式落地。
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助力便利到家
在多种政策支持下,社区零售的繁荣丰富,也为新业态新模式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基础。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孕育和成熟了即时零售、无人零售、社区团购等多种社区商业新业态。
以近期受关注度较高的即时零售为例。此前央视专题报道称,“即时零售”是指通过即时物流等履约能力,拓展和连接实体商户、仓储等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的新型零售业态。社区实体零售的繁荣丰富,满足了市民即期消费、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也催生了各种城市零售新实体。
今年6月起,长沙、青岛、济南等多地连锁便利店品牌,先后宣布携手外卖平台上线“24小时便利店项目”,借助即时零售新业态,助力当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参与该项目的便利店会在显著位置增设黄色“24h便利店”灯箱,无论多晚附近居民都能下单购买商品。
▲一家便利店内,外卖骑手正在取附近居民订购的商品。摄影:李鸣
实体零售店的增长,也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选择,既可以步行15分钟完成生活采购,也可以在手机上从附近的超市选购商品。
“从平台数据来看,试点地区的便民数字化程度更高,消费活力也更旺盛。”美团相关负责人补充,试点地区的超市数量增速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创造了全国40%的即时零售订单。数据统计,骑手每送出10份即时零售订单,就有5份来自周围超市,2份来自社区水果店,1份来自鲜花店。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秦淮最近突然发现,有些原来只能在电商平台买到的商品,比如搬家用的纸箱,现在可以在外卖平台上即时购买了。业内人士分析称,实体超市面积有限,大众商品才会摆在货架上。即时零售将线下门店变成了移动便利店,扩大了便民生活圈的半径。本地供给得到补充,新场景也会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
“便民生活圈加速了城市实体零售的突破和转型。”该人士表示,自建设便民生活圈以来,城市实体门店优化升级,即时零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实体零售业态逐渐发展出全渠道运营能力、全天候服务能力。随着全国本地商业实体持续复苏,城市居民将随时随地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