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区域中距离北京城区最近的廊坊,在执行了6年的限购政策之后,正式将取消。
近日,廊坊市政府对住房限购、限售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取消户籍、社保(个税)等方面不适应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限制性购房资格条件”。
【资料图】
时代财经了解到,在今年6月17日,廊坊市曾公布《关于支持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六条政策措施》,当时第一条措施并未对外公布,而是“略”过,而本次对六条措施予以解读,并公布第一条的政策内容。
最近的政策内容还显示,对招才引智高端人才、招商引资企业高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随迁人员购买首套时,按照本地户籍对待;此外,对“北三县”和环雄安新区周边县(市)等重点区域,取消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的住房限售年限要求。
廊坊官宣调整限购、首付政策
时代财经了解到,廊坊现辖2区、6县和2个县级市,包括广阳区、安次区、香河县、大厂县、永清县、固安县、文安县、大城县、三河市、霸州市,另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廊坊临空经济区。
值得一提的是,“北三县”指的是三河市、大厂县和香河县,紧挨着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也是距离北京朝阳最近的外市。其中,三河市的燕郊镇最受北京购房者追捧。
在2016年廊坊首次出台限购政策之后又多次进行升级,按照2017年的政策,除了大城县,全部区域执行限购,即非廊坊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3年及以上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或纳税证明的,限购1套住房;而廊坊户籍居民家庭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暂停在当地购买住房。
廊坊当地不同的房产中介告诉时代财经,按照最新的政策,外地户籍在廊坊购买第一套房时已没有社保或个税的限制,同时首付比例已由30%降至20%,无论使用公积金贷款还是商业贷款。
不过,在房贷政策方面,廊坊市政府公布的新政解读仅提到“进一步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其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家庭首套自住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缴存职工家庭,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对拥有1套住房但未结清相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缴存职工家庭,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此外,中介对于外地户籍最多能够购买的套数说法不一。有中介称不限制套数,且第一套房的首付比例为20%,而第二套房为30%,第三套及以上则需全款,另有中介表示外地户籍最多只能购买一套住宅,还有中介称目前能确定的是购买第一套房无限制,而二套及以上的购买条件需要看政府的具体执行。
针对诸多疑问,时代财经致电廊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但截至发稿时未能成功取得联系。
环京楼市难返2016年
环京曾是全国楼市最受瞩目的地区之一,行业上涨周期,加上京津冀区域利好,使得大量购房者涌入环京市场,包括廊坊多个区域、张家口市和石家庄市。其中,距离北京城区最近的廊坊尤其是廊坊的北三县,承接了最多来自北京的购买力,成交量价一度迅速攀升。不过,这里在2016年首次迎来了限购政策,并在2017年6月份升至最严级别。
根据中指数据CREIS,在最严限购政策出台之前将近一年,廊坊全市商品住宅月度成交量高达2374套至6028套,此后长达5年内,仅有两个月的成交量突破两千套(注:不包含2022年7月)。
价格方面,中指数据CREIS显示,2017年7月廊坊新建住宅样本平均价格为12219元/平方米,此后连续多年下跌,2022年7月份已跌至11693元/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在房价上涨最为迅速的2016-2017年,距离北京最近的“北三县”三河市燕郊镇有个别楼盘价格甚至达到了2万元-4万元/平方米。
一名燕郊购房者曾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其在2015年以约268万元的总价购入了一套73平方米的住宅,但在2022年4月,小区内同样面积的一套二手房挂牌价仅150万元。
实际上,自4月份以来便多次传闻称燕郊镇尝试调整购房政策来刺激楼市,比如将首套住宅的首付比例由30%降至最低20%,二套的首付比例由50%降至最低30%,此后又传言廊坊正式废止2017年颁布的限购文件,但彼时廊坊市政府及住建局对媒体反馈称未接到相关通知,一名房产中介则告诉时代财经,早在5月份,限购政策已悄然放开。
如今,廊坊限购政策调整,市场却不是当初的市场。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限购政策的调整肯定会带来一些热度,燕郊等环京楼市有望见底,但限购政策并不能彻底扭转燕郊市场颓势,核心还要看(进京)检查站带来的通勤问题和信贷。环京房地产的问题不是房地产问题,而是京津冀如何真融合的问题”。此外,他认为布局环京楼市的房企的暴雷也导致购房者不敢在环京买房。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中原曾在4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即便解除限购,环京楼市也不能重返2016年”,原因是北京郊区是环京房价的天花板,“目前来看,环京房价向上增长的空间非常有限,两地价差不足导致北京客户对环京楼市的关注度远达不到2016年的水平”,同时,外溢自住需求被大幅抑制且本地购房需求不足以支撑大量供应,也是两个重大原因。
编辑:黄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