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0-09-19 11:06 来源: 华夏时报 作者:
21亿元节能惠民补贴流向存疑 被指政策打折(2)
当然,并不是所有经销商都“精于此道”,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如上海通用、奇瑞、斯柯达、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的经销商均在店头悬挂“××车型入选节能惠民汽车目录”的条幅。而进入店内后,上述店内的价格也异常透明,如亚市内的上海通用雪佛兰品牌,一入店内即可看到节能惠民车型的指示牌,店内一律按照国家标准优惠3000元。
“总的说来,玩猫腻的自主品牌居多,合资品牌相对较少。”亚市副总经理颜景辉说。
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市场对于合资品牌的认可度较高,这直接反映到实际成交量上,而自主品牌的最大优势就是性价比突出,因此在5、6月份淡季时,很多自主品牌实际在亏本销售,“经销商尤其是自主品牌经销商,靠卖车赚钱已经很难了,大多都是从装饰、保险以及售后保养上赚钱”。这直接促使5、6月份的车价走低,而8、9月份后进入传统旺季,这时经销店销量回升,开始回调价格。“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涉及到厂商产能或营销策略的调整问题,比如说很多品牌都会在年底冲量实行更大力度的促销,如果现在价格不回调,年底就没劲了。”此话似乎是为一些经销商“平反”。
一位比亚迪A2网的经销商表示,入选目录前后,厂商在供车价格上的确出现了回调,目前F0比此前的提车价增加了2000元,因此这种价格差也体现了终端销售环节。
孰是孰非
似乎是看到了政策暴露的种种弊端,9月3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做好节能汽车推广补贴兑付工作的通知》颇为引人注目。
通知强调,对于把财政补贴与价格混在一起、不及时兑付或拒不兑付补贴、代消费者签名冒领补贴以及变相涨价、哄抬车价的推广企业,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扣减补贴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取消节能汽车经销商或生产企业推广资格。
颇为官方的辞令下,国家对于推广节能惠民工程的决心昭然若揭,而这似乎是相关部门面对质疑的一种“危机公关”。
事实上,自工信部公布第一批节能惠民汽车目录伊始,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就从未间断。
首先,争议的焦点在于结算方式,目前的结算方式是逐层申报,即消费者与经销商结算、经销商与厂商结算、厂商与国家相关部门结算。其中,不但增加了审批环节,也让部分厂商、经销商趁机牟利。
原亚市总经理、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认为,国家给予的补贴,就应该由国家向消费者支付,而不应该把权力下放给经销商。部分经销商出于利益驱动,将车价优惠和节能补贴结合,让消费者对经销商报价产生疑问,将直接导致更大的观望情绪,这对下半年的车市及全年的影响非常大。“能不能像购置附加税那样,由消费者直接对政府部门,因为政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比较高,所以消费者在窗口跟政府部门打交道。”
争议的焦点还在于入选车型的资格认定,按照《节能惠民工程》的规定,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均有资格入选“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不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认为,在缺乏第三方介入的前提下,此举尚存漏洞。他表示,目前入选车型的判断依据仅凭车企自行上报的耗油标准,并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机构的试验和检测,这显然无法杜绝虚报作假情况。这将带来恶性循环,作假者得实惠,从而使更多人作假,届时政策效果削弱的同时,节能减排更成为纸上谈兵。
颜景辉说,从亚市的实际销售看,目录公布后对于所涉车型销量推动效果并不小,“合资品牌增长了30%,自主品牌增长了20%。”但其同时表示,由于目前入选该政策的132款车型,仅占国内乘用车市场流通车型总数2300款中的5.7%,因此推广上存在难度。他强调:“这是一个好政策,实际优惠力度比去年的购置税优惠还要大,但消费者却知之甚少。”
有调查显示,仅有不足23%的经销商认为该政策有明显效果,而77%的经销商认为作用甚微;而在消费者层面,知道具体优惠车型的人数比例不足32%,仅有44%的比例知道有该政策出台,尚不足半数。不过,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显示,74%的消费者选择会因政策优惠改变购买车型。
责任编辑: 黄念
上一篇:北京不会用拍卖牌照限制汽车总量 | 下一篇:人大十七次会议将首次审议车船税法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