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真实油耗”杜绝二次猫腻成当前难题

大家车网 2010-01-06 00:00 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

  特别是对廉价车的消费者来说,虽然买车不容易养车更是成难题,但出行问题始终是如影相随如鲠在喉的。如果有一款车的养车成本更低一些呢?因此如何选车成为了近乎每个网站都津津乐道长盛不衰的话题。真实的情况是,我国大部分的消费者属于初次购车,对汽车技术和理论知识一知半解。面对经销商有鼻子有眼的所谓“理论油耗”,消费者往往变成了案板上的羔羊。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推出“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专栏是车市的一大进步。从1月1日起,工信部要求在中国境内销售的3.5吨及以下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须加贴“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在国内油价缕缕“被增长”的背景下,这无疑是对汽车厂家无序甚至虚假的油耗宣传一个当头喝棒。在消费者看来,至少这个标识里的油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通过工信部指定的检测机构(进口汽车可由质检部门指定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并报工信部备案的油耗数字一小步,实则是市场诚信的一大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数字是存在着弊端和“BUG”的。C-NCAP的例子告诉我们,垄断式的实验结论总是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是有偏差的。C-NCAP可能只有这一家有相关设备,但油耗测试却不然。工信部也承认,这些数字的得出只是为消费者购买低油耗汽车提供参考。而实际上,试验环境甚至做试验的人不一样,这些数字也会不一样的,这种参考虽然较“理论油耗”前进了一大步,但终究不能因为工信部的权威而变成绝对权威。

  那么有没有更具可参考性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的。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如果能够把车身VIN码和加油站进行对接,实质上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动态数据库。这些具有唯一识别性的统计数字不仅可以实现燃油消耗量的实时更新,更可杜绝实验标准或者实验者造成的“BUG”。不够公开透明的实验本身就是“潜规则”孳生的温床,即便完全公开透明,其实验方法也是大有“BUG”可寻的。比如说这个参考油耗是在市区、市郊、综合三种工况下取得的,那么厂家就可以模拟这三种工况来进行发动机油耗的优化和改进。如是,汽车性能没有提升,驾驶乐趣降低了,而消费者在没有得到与实际使用相匹配的油耗水平前提下成为了“真实油耗”的牺牲品。

  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动态数据库实现车辆燃油标识的实时更新,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更真实的关注车辆油耗,而且可以杜绝厂家们的二次猫腻。工信部在通告与查询方法中说,2008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车用汽、柴油消耗达1.2亿吨。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工业发展将面临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更大压力。汽车节能减排,不仅需要政府、汽车企业大力推进,也需要全体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共同参与。如果能够调动厂家的积极性与消费者一道实现共同的节能,相信这比用实验得出一个自己也不太自信的参考要好很多。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