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政策 > 车企赚钱全靠出新车 利润增长背后存隐患

车企赚钱全靠出新车 利润增长背后存隐患

大家车网 2007-05-15 14:20 来源:爱卡汽车 作者:翟元

  截至4月底,国内汽车上市企业的年度报表全部出笼,各车企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净利润增长。在长安汽车净利润近2倍涨幅的带领下,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多家汽车企业都普遍出现两位数的净利润增长。但在一张张光鲜的成绩单背后,各汽车企业盈利能力的分化和不容乐观的盈利前景也被清晰暴露。

  低端车利润不断下降

  首先,中高档轿车成为企业最主要的盈利支撑点,低端车生产企业在销量大增的背后赚到手的利润越来越微乎其微。特别是在无休止的降价潮冲击下,低端车的利润已基本压缩殆尽。

  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北京现代,记者从经销商处了解到,目前雅绅特是卖一辆赔一辆,北京现代整体的单车利润也在去年下降一半,而奇瑞一辆车赚几百元也已不是新闻。此外,去年屡创销量速度神话的一汽夏利实际上的全年成绩却是亏损1.3亿,多亏了参股30%的一汽丰田帮衬,贡献了同比增长达123%的4.61亿元净利润,才使一汽夏利有了最终的3.3亿元收成。而来自业界的分析指出,预计2007年一汽夏利本部将继续亏损1.5亿元,到2008年才有望止亏。

  中高档车成盈利主力

  与低端车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广州丰田,仅一款凯美瑞,在引起中级车崩盘的同时,也让广丰赚得盆满钵溢。而最明显的正面代表企业则是去年的盈利冠军长安汽车,长安汽车在2006年度过了最激动的一年,在参股50%的长安福特马自达带动下,全年净利润增长173%,接近上年的三倍。其中,中级车福克斯和蒙迪欧的热销是真正的功臣,这使长安福特马自达去年销售翻番,共卖出12.98万辆,净利润增长近11亿元。

  目前,低端自主品牌的主力军吉利已经宣布,要在今年将旗下中高档轿车,如自由舰、吉利金刚和远景的销售比例增加到50%,并期望借此保持8%的纯利润水平。

  新车决定利润增长快慢

  另一个特征是,新车型的推出正在成为盈利增长的决定性动力。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清晰的反映在利润表中。

  去年盈利不好的莫过于国企巨头一汽轿车。究其原因,老车疲软,后续新车稀疏乏力是主要原因。而盈利高手一汽丰田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新品不断,从10万元以下的“威系列”到最高30万以上的皇冠,厂家时不时进行改款,推新车,再加上今年业界翘首以盼的卡罗拉,一汽丰田的产品已经在各个档次全线铺开,盈利自然有保证。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吉利、奇瑞在内的自主品牌都在一刻不停的改款、升级,甚至启用多品牌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去年单车利润最高的广本,其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资产骏威汽车也不被看好,海外分析认为,由于缺乏后续新产品推出,广州本田今年需大幅调低售价,才能达到20%销量增长目标,并抵挡住来自丰田等竞争对手的压力。专家也指出,在国内每4天上一款新车的冲击下,加上国内消费者远没形成品牌忠诚度,新车仍然是抢占市场的杀手锏。

  车市价格战将愈演愈烈

  事实上,国内汽车企业盈利前景的不乐观已经在今年一季度得到证实。在刚公布的一季度业绩中,除了由于集团在去年年底将整车优质资产打包注入而利润高涨的上海汽车外,国内主要车企已经跌声一片,其中,一汽轿车净利润也下跌26%,长安汽车也出现14%的下滑,一汽夏利更是出现近50%的同比下跌。此外,江铃江淮一季度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净利润下降。业内分析指出,从一季度持续大范围的降价潮以及新产品的不断上市可以看出,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份额竞争和价格战会更加激烈,厂家用于研发和营销的费用也必将不断增加。5、6月包括迈腾、明锐以及卡罗拉在内的上市新车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总体而言,国内汽车厂家要实现今年的增收目标并非易事。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