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专家称中国汽车发展的祸根是计划思维

专家称中国汽车发展的祸根是计划思维

大家车网 2014-04-27 12:07 来源:网摘 作者:综合报道

中国汽车发展的祸根是计划思维(2)

  15年前,中国政府在与WTO成员讨论中国加入WTO协议时,要求对中国汽车进行保护,基本理由是中国汽车是“幼稚产业”,根据有关规则可以享受一定的过渡期保护。但如今我们加入WTO已经12年,过渡期保护期限也早已过去,我们不但没有全面取消有关保护政策,反而还要以竞争力不足为名继续维持保护政策8~10年,是不是太过匪夷所思?一个发展了60多年的行业竟然还把自己当作“幼稚产业”,本身就幼稚到了荒唐的地步!

  中国汽车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病态景象? 或许从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一窥端倪。

  中国汽车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独立自主发展汽车时期,时间基本为1953年~1978年。这个时期开创了中国汽车产业,但总体规模很小,1978年产量不过15万辆,其中轿车仅4000多辆,水平也很低。

  第二个阶段是开放合资发展时期,时间大约是1978年~2001年间,中国汽车开始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在国内合资合作生产。

  虽然在1984年后才正式建立合资企业北京吉普上海大众,但在1980年前后就开始引进外国技术和车型进行组装生产了。中国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汽车产量超过200万辆,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国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在此期间基本都在华建立了合资企业,合资生产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

  第三个阶段是后WTO时期,在更加开放环境里的发展。2002年加入WTO以后,汽车行业进一步扩大了开放,尤其是在贸易领域,汽车进口关税降低、数量控制逐步取消,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也因此导致了国内汽车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所谓“井喷式增长”,年均增长20%左右,2009年突破1300万辆,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2013年超过2000万辆,几乎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合资高潮以后,民营企业如吉利、比亚迪(46.14,0.88,1.94%)等也终于获准进入了汽车行业,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竞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得到了更大关注。

  但检视这三个发展路径和具体特点都有很大不同的历史阶段,却能发现,这三个阶段其实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政府主导。具体体现为对于投资准入、产品目录、进出口、消费政策等各个环节都进行细致而微的高度行政管制。虽然市场准入总体趋势是在放松限制,但根本方面没有改变,至今仍然是政府在主导汽车行业的资源配置。

  第二,国企为主。在第一个发展阶段,毫无疑问只能是国有企业完全控制中国汽车行业。但第二个时期,我们的汽车发展战略就出现了明显失误,在让国际汽车厂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没有放开民营资本进入,继续由国有企业主导中国汽车,造成了市场畸形、竞争不足以及本土汽车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缺失。这也是我们长期歧视民营资本、希望由国有资本控制某些重要行业指导思想在汽车领域的具体表现。

  第三,以生产者为中心。不管是在哪个发展时期,我们的汽车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都是围绕着“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政策制定的核心都是如何实现国有企业利益,似乎国有企业才是代表国家利益和行业利益的。

关键词:中国汽车发展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