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 以欧美公司居多

大家车网 2013-08-01 15:11 来源:网摘 作者:综合报道

车企10大最差CEO盘点(二)

  5. 弗雷德里克 唐纳

  “最差CEO”原因:“保守、低姿态、讲究利润的财务人员”,由于太过于逐利客观上导致了通用内部保守官僚体制的加速形成

  弗雷德里克 唐纳

  弗雷德里克 唐纳(1902年-1987年)1923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经济学专业,1926年加入通用汽车公司从事会计师工作,1941年成为通用汽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级别高管之一,时年38岁。1958-1967年唐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第四任CEO。

  唐纳认为 “造汽车很重要,但赚钱更重要。”由此各个事业部为了追逐短期的数字目标,开始偏离此前制定的品牌政策,不再保持和强调每种品牌的独特性。由于是经济学出身,在通用公司财务人员逐渐掌管了实权。注重数字和成本控制的财务人员,经常与追求汽车性能的工程人员发生冲突,公司出现内耗,一些质量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此外其在任上还客观上导致了通用汽车公司内部保守官僚体制的加速形成。因外界对唐纳的评价并不高,说他是:“保守、低姿态、讲究利润的财务人员”。

  6. 罗杰 史密斯

  “最差CEO”原因:一系列变化却让市场份额从46% 降至35%,直到1992年通用汽车公司已经濒于破产

  罗杰 史密斯

  史密斯(1925年-2007年)1947年在密歇根大学取得企业管理学士学位,1953年取得同所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曾于1944 到1946年间在美国海军服役。1981-1990年间,罗杰 史密斯担任通用第八任汽车公司CEO。

  当时,通用汽车面领着石油危机和日本车迅速抢占美国市场的双重挑战。面对这样的历史背景,罗杰 史密斯采用了与日本公司合作、实施“神农计划”、“土星计划”以及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调整组织结构、多元化经营等多样化的改革方式。但这样投资巨大的改革举措不仅没有见效,反而令市场份额急剧下滑。但在其掌管下,通用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从46% 降至35%。在其卸任时,通用生产的汽车质量低下且造型雷同,同时还负债累累。1992年,通用汽车公司已经濒于破产。

  史密斯因此成为通用汽车CEO中最受争议的一位。罗杰 史密斯曾被称为“时代的革新家”、“幻想家”和“热衷于为美国节省劳动力的人”,同时也有媒体将其称为“80年代的管理庸才”、“美国史上最差劲CEO”。

  7. 鲍伯 斯坦普尔

  “最差CEO”原因:上任两年公司共计亏损44.5亿美元

  鲍伯 斯坦普尔

  鲍伯 斯坦普尔(1933年7月-2011年5月)1955年毕业于伍斯特理工学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曾加入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并于1970年从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MBA学位。

  斯坦普尔于1990-1992年间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历史上第九任CEO,其前任是之前介绍过的罗杰 史密斯。鲍伯 斯坦普尔从前任手中接过CEO职位时,恰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第一次海湾战争,飞涨的油价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面对持续恶化的销售局面,这位CEO拿出21亿美元用于关闭7家工厂,并且签署了事后为人诟病的劳工协议——斯坦普尔想通过提高职工待遇来提高通用汽车的产品质量。此外,斯坦普尔上任之初的改革计划也难以短期见效,上任两年内公司共计亏损44.5亿美元。他被迫再次在3年内削减7.4万个工作岗位、关闭21家工厂。

  8. 约翰 Z 德劳瑞恩

  “最差CEO”原因:短命的汽车公司 只有7年光阴

  约翰 Z 德劳瑞恩(1925年-2005年)1943年进入美国陆军参加了二战,战后1948年毕业于劳伦斯理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1957年从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德劳瑞恩先后供职于帕卡德汽车公司、通用汽车、雪佛兰汽车,并最终于1973 创建了以自己命名的德劳瑞恩汽车公司。

  约翰 Z 德劳瑞恩

  德劳瑞恩汽车公司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1975成立1982年破产,期间都是由约翰 Z 德劳瑞恩先生担任CEO。虽然公司前后运行了7年,但是7年之中该公司仅生产出一款型号为DeLorean DMC-12的车型,这是一款鸥翼、双座、不锈钢车体跑车。1982年10月,约翰 德劳瑞恩因涉嫌贩毒而被捕(事实上是清白的),公司随即破产。

  9. 尤尔根 施伦普

  “最差CEO”原因:作为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结盟的主要推手,险些让戴姆勒陷入深渊

  尤尔根 施伦普

  尤尔根 施伦普出生于1944年,1995-1998年期间,任戴姆勒 奔驰公司董事长,1998-2000年期间,任戴姆勒克莱斯勒联合董事长,2000-2005年期间任戴姆勒克莱斯勒董事长。

  上面说过,1998年戴姆勒克莱斯勒结成联盟,但联盟的发展并不顺利。克莱斯勒在美国的表现尤为不佳,在美国消费者不断转向轿车和混合型汽车之际,克莱斯勒的SUV、皮卡和小型货车频频受挫。以致于克莱斯勒的损失要靠戴姆勒方面的利润进行填补。2007年联盟告终,当年四季度,戴姆勒不仅走出2006年四季度1200万欧元的亏损困境,而且其利润一跃而至17亿欧元。可见此次与克莱斯勒长达9年的联盟对戴姆勒而言是多么不明智的选择,而作为此次结盟时间戴姆勒方面的主要推手,尤尔根 施伦普在戴姆勒方面也受到了颇多指责。

  10. 亨利克 菲斯

  “最差CEO”原因:同是美国电动车公司 现在人们只记下了特斯拉

  亨利克 菲斯克

  亨利克 菲斯克出生于1963年8月,1989年毕业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瑞士分校,菲斯克汽车公司CEO。作为设计师,他先后在宝马、福特担纲设计师一职,其代表作品包括阿斯顿马丁DB9、阿斯顿马丁V8 Vantage、Fisker Karma以及BMW Z8等车型。

  然而,作为2009-2012年间菲斯克汽车公司的CEO,亨利克 菲斯克的表现显然没有作为设计师出色。设计师出身的CEO把设计和营销作为业务核心,而没有找到得力的合作伙伴。此外,亨利克 菲斯克作为CEO并不具备选择电动汽车技术的眼光以及经营风险公司的经验。短短的几年内,菲斯克汽车公司就耗尽了13亿美元的投资,并且生产销售方面没有起色。由于在经营策略方面与管理层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作为公司创始人的亨利克 菲斯克于2013年3月辞去了CEO一职。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