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9-06-26 15:26 来源:汽车殿堂 作者:
激情操控 东风风神S30尽显非凡驾乘乐趣(2)
4.多重辅助 完美的驾乘感受 在有着卓越底盘、优异转向系统的前提下,风神(报价图库点评)S30还通过高刚性车身结构,优秀成熟的变速箱,以及ESCOT技术的子午线轮胎的辅助,将操控性的发挥潜力拓展到同级车中的极致。风神S30实现了舒适性与协调性并重、加速性与转向性俱佳、零部件寿命与使用精度最优的目标,令驾乘者实现精确稳定的操控效果,随心所欲迸发驾驶激情。
风神S30的设计团队采用刚柔并济、运化无方的理论,设计精心打造太极高刚性车身结构,带来极佳的车身抗扭曲能力,这种车身有利于风神S30创造超越同级的操控灵敏性、精准性和稳定性。
风神S30在行驶时方向盘的控制力适中, 车辆的直行能力好,即使速度达到140km/h,也有安心的感觉。转向时车身响应较快,在并线测试中展现了灵活性和稳定性。高速并线时,整车能够及时作出反应,车身的晃动幅度减小,收敛性明显,没有多余的晃动,保证车辆的平衡、稳定、敏捷。测试还表明,风神S30转向的预见性好于同级车,在弯道行驶时风神S30不需要来回修正方向,具有精准的过弯巡迹性。 关于操控和速度感的影响因素,绝不能忽略车辆的变速系统。风神30的自动型号采用世界最大的自动变速箱生产厂家日本爱信设计制造的四速智能自动变速箱,由德国GIF公司协助标定。为使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性更加完美,东风技术专家与日本爱信技术专家一起在中国、日本两地完成变速箱匹配工作。
日本爱信公司Step-gate四速智能自动变速箱技术成熟,可靠性高,能够自动学习并记忆驾驶员驾驶习惯,随时提供期望的换档模式。除日常驾驶模式之外,还有雪地模式与运动模式可供选择,整体驾驶性能更适合中国人的特点。因其优秀品质应用在别克凯越(报价图库点评)等车型上。
手动型号方面,风神S30采用了法国PSA五速手动变速箱,与膜片离合器绝佳匹配。风神S30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具有操纵方便和自动调节压紧力的特点,而且传递的转矩大且稳定,高速时的平衡性更好。与之配合的法国PSA五速手动变速箱,结构紧凑、技术成熟、故障率低。合理的速比设计以及与动力系统的精心匹配,反应迅速、换档流畅,为国内同级别轿车中效率最高的变速箱之一,更有效的发挥高转速发动机的特性,达到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平衡,操控效果大为增色。
针对操控性的需求,不可忽视的还有轮胎的使用。风神S30精心挑选的高性能全天候子午线轮胎,采用了ESCOT设计理论,应用全球最新技术,充分保证行驶更安全、更舒适。
ESCOT设计理论使与路面接触的胎面中央部位及边缘位置均匀分布,从而提高耐久性能,即使在气压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使轮胎维持稳定性能。通过对接地压力分布进行最佳化,ESCOT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轮胎的耐磨及制动性能。此外,胎侧部位的帘线张力分布与操控性及乘车舒适感有密切关系,ESCOT设计理论通过最佳分布胎体帘线的张力,提高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感。风神S30先进设计理论打造的轮胎,让用户一路体验无与伦比的驾乘感受。
舒心驾乘 宜人的驾驶环境
风神S30拥有出色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音、振动、不平顺)控制策略,不仅从车体结构上打造乘驾平稳舒适感,而且通过一系列的降噪和隔音技术创造宁静的车内环境;优异的体压分布仿生学设计座椅构造形成的吸震效果,令全车的减震性能达到最佳,行驶在任何路面都能让驾乘者充分享受超凡驾驶乐趣。风神S30采用车体噪音通道封闭技术,大面积降低噪音通道,同时在车体各部位大面积 使用隔音、隔热、吸音材料,隔绝车外噪音,提供远离尘嚣的静谧空间。同时,车体静音控制技术的应用,在车辆底部大面积采用无缝橡胶涂层、震动阻尼橡胶层及吸音地毯,有效吸收沙石、雨水撞击底盘的噪音。
减震方面,风神S30底盘减震器设定柔中带刚,振动控制品质水平超越韩系车,可将大部分高频振动隔离在车厢之外,遇到较大的颠簸时也不会余波荡漾。经过接缝路、减速带和钢索等段差路时从地板和座椅上传入的冲击感小, 车身的跳动感小,且衰减迅速,多余振动少。
提到操控体验,驾驶者的座椅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风神S30座椅系统由东风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李尔共同开发,采用贴合人体曲线的仿生学设计,即座椅设计和布置的尺寸和形状能使人体具有合适的坐姿,良好的体压分布,减少震动感,提高包裹感和柔适感,保证乘员的乘坐稳定、舒适、操作方便、视野良好,减轻驾驶疲劳,保障驾乘安全,为驾驶者的舒心驾乘提供充分保障。
从概念设计阶段开始,风神S30就一直诉求为用户带来驾乘乐趣。中德团队的通力合作,使得风神S30既有欧系车的优良操控性能,也有日系车的舒适驾乘感受,实现了舒心驾乘与激情操控的和谐统一,成为华系车凸显操控性优势的代表之作。精敏底盘、成熟动力和安全保障的完美结合,让每一位风神S30用户轻松体验非凡的驾乘乐趣。
责任编辑: 杨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