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北京时间6月20日,在2005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美国站中,出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由于米其林公司赛前出于安全问题向国际汽联提出的修改建议被驳回后,7支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车队在参加完热身圈后,14部赛车一起回到维修站罢赛,赛道上只剩下使用普利斯通轮胎的
法拉利、乔丹、米纳尔迪3支车队的6辆赛车。
缺少了竞争对手的舒马赫以1小时29分43秒181的成绩获得今年首个分站冠军,另一位法拉利车手巴里切罗获得亚军,乔丹车手蒙特奥获得第三。这是F1大赛50年来参赛车辆最少的一场比赛,虽然难言绝后,但肯定属于空前。因此比赛从开始到结束,至今车迷们依然骂声不断,连参与罢赛的车手也感觉对不起热爱这项运动的人们。
背景揭秘表面上看这是一场纯粹的技术之争。
由于正式比赛前的练习赛中,丰田车队的小舒马赫因轮胎故障撞墙受伤,使得其轮胎供应商米其林即刻对轮胎展开调查,米其林发现自己为本站比赛提供的轮胎不符合比赛的安全要求,如果在正赛中使用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13号高速椭圆弯道出事的几率极大,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将无法保证车手在比赛中的安全。
当米其林将这一消息告知各车队后,在排位赛后这7支车队老板碰头开会,并总共提出了3种避免事故发生的解决方案。前两种方案都因种种原因不具备可操作性,只有第三种方案(在13号弯处临时搭建一个减速弯,以此避开这个弯道可能的危险)可行。但这个方案最终还是被国际汽联否决了,理由也十分充分———这违反规则。另外,作为7大车队最大的竞争对手法拉利也不同意这样做,因为临时改变赛道而没有经过调校对赛车十分危险。事实上,本次比赛的6辆赛车都非常安全地跑完了全程,这也说明轮胎只是米其林一家的问题。
由此,牵扯出隐藏在技术之争下的利益之争———除了近几年来一直垄断着年度车手与车队总冠军的法拉利以外,大多数车队对于国际汽联在F1大赛丰厚的财务收入方面的分配极为不满,甚至试图另立门户。
争执的焦点作为当今各种汽车比赛中最具商业价值的F1大赛,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一直以鼓励技术创新为特色,并且确实比美国的纳斯卡等其它著名车赛更加刺激着汽车方面高技术的发明与推广。无论是将战前的涡轮增压技术完善化与实用化,还是中置引擎的布局以及安全带等汽车安全设施与安全化设计等,都是由F1上逐渐推广到普通的轿车身上,这两年在新式轿车上流行的方向盘内侧按键式加减挡设计也是F1技术普及化的例证。
所有新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更快的速度与更高的安全性。对于车队来说,前者能够让自己巨额的投入得到同样丰厚的回报,因此显然更加受重视,于是F1就将制订规则作为自己对整个比赛的“调控手段”。然而,近年来国际汽车对技术的限制目的却是为了削弱强大的法拉利车队,以及让各车队之间的技术差距变得更小一点,与以往F1大赛一向对于创新的鼓励与重视有了很大的不同。就以这次的“罢赛”事件来说,如果国际汽联本赛季没有一套轮胎必须跑完整场比赛的新规则的话,使用米其林车胎的车队完全可以在进站加油时候多换几次胎,它的危险性也会减少许多。看来,通过对规则的修改改变眼下各支车队之间实力对比的平衡,国际汽联也应该再认真地研究一下,寻找出更加实在有效的方法。
好看至上凭心而论,如今的F1大赛实在太缺乏振奋人心的激烈争夺,舒马赫轻松成就7冠王的比赛固然让人看了觉得单调,而本赛季到目前为止雷诺与麦克拉仑的争夺也实在没有太多能够让人激动之处。没有多少超车、碰撞以及漫天飞舞的零配件,只有一群循规蹈矩的车手,使人很难想象当年维纶纽夫曾经夺得过年度总冠军。舒马赫虽然没有机会展示他善于水中作战的“雨人”丰采,但当年他力压希尔以及与哈基宁、库尔特哈德硬碰硬的对决也无法再现,这一切都让观众们不断地从如今的F1车赛的赛场上流失。
不管未来F1赛车规则会如何改变,让赛车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性,同时还要有不止一支强大的车队与几位一流的车手,使人们可以重温阿兰·普罗斯特与“老狐狸”罗达的龙争虎斗,这些才是最为关键的事。
中国车迷依然有待入门虽然国内F1车迷人数越来越多,但总体来说他们还是处于最基本的入门阶段。听听6月20日美国站比赛中电视台的解说与评论,平时特别喜欢讲车胎的那些“权威人士”、“资深专家”这时候反而不知所云,就反映出这样的基本态势。
其实,对于海外的赛车迷来说,F1也显得比较高深,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不温不火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国站的“罢赛”对于F1运动的打击或许还需要在明年F1回到北美时才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据F1圈内人士预计至少今年这项大赛还不至于到停办的地步,只是观众遭此重击,可能会加快流失。但所幸的是中国的F1车迷可能不太会受这次事件的影响,依然会去上赛场观看F1的中国大赛。
作者:□晨报记者丁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