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水淹京港澳高速54小时 排水设施不匹配

水淹京港澳高速54小时 排水设施不匹配

大家车网 2012-07-25 08: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由北京广安门外大街出发,进京珠高速进出口,向西南过宛平城南,穿过五环,再向南不久后,便会看到一座铁路桥横跨在上方,这里是位于京港澳高速17.5公里处的长阳路段,这里也是北京7·21暴雨险情最为严重的路段。

因其北侧便是丰台区南岗洼村,事发地也被称为南岗洼铁路桥路段,其上方铁路则为京广线,因地处低洼,从7月22日6时到24日11时的54个小时里,这里一直被积水所淹没,对其抢修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昨日凌晨5点10分,最后一辆被洪水淹没的小轿车被吊上拖车拉走,标志着上述路段进入最后清理阶段,上午11点50分,双向路段恢复通车。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水淹京港澳高速路段这一事件就此结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显示,作为连接南北重要交通要道,却出现长达54小时的排水与救援,其背后不仅是地势低洼所致,同时,亦有公路排水设施不匹配的原因。

污水河外溢

7月23日晚11点,位于京港澳高速17.5公里的铁路桥附近,武警战士正在为第二天的通车进行最后的奋战,仍有50余辆等待拖走的汽车和遍地厚厚的淤泥,仍能让人感受到当日噩梦般的灾难。

在南岗洼铁路桥附近一个家属区居住的王先生,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洪水过境。

王先生对本报记者回忆称,21日晚9点半左右,瓢泼大雨已经在2个多钟头前明显减弱,但他却发现外面的雨水漫过门槛,并开始往屋子里灌。半个小时后,王先生家的积水已经达到半米深。家里的床铺、沙发已经漂在水上。

水来自他所在小区附近的一条污水河,因水位高涨,当晚,这条污水河的水也正冲破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的防护堤,夹杂着泥沙涌入高速公路。而站在高出,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段高速公路以铁路桥为最低点成挖斗式向两侧延展开来。

在王先生看来,这条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原名京石高速的路段,最初的建设过程要先躲开这条已经建成的铁路桥,而此次最高达到6米深的积水处,恰恰是这一路段的最低点——铁路桥的下方。

在附近居民范国双的记忆中,这些年来大雨、暴雨并不少,但并没有影响到汽车通行。“可是这次,最大的不同是淤泥涌进来很快就会把排水系统堵住,水怎么可能排得出去。”范国双说。

“之所以路面会有这么多的淤泥,就是因为洪水冲破了路面两处防洪坡。”范国双所指铁路桥北500米左右,两个防洪坡上4到5米宽的豁口。两辆铲车正在对两个豁口进行填土加固工作。

王先生表示,这段已经建成近30年的高速公路在最初的设计上就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原本这一地区就处于地势较低的区域,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低于周围高度的高速公路,迟早会遇到危险。

无处排水

当外溢的污水河逐渐淹没了南岗洼铁路桥下的京港澳高速路后,由于泥沙淤积,也导致了随后的排水缓慢问题。

23日凌晨2点半,拖运积水车辆的工作进展速度并不理想,仍有31辆汽车在等待被吊上拖车拉走。来自北京市丰台区的武警官兵已经在推土车的支援下清理最后近400米路段的淤泥,而路边,仍有三四位周围的居民驻足在这里,讨论着明天何时能够通车的问题。

24日凌晨0点,在地势最低的南岗洼铁路桥附近,仍有部分积水通过水泵加紧排放。指着那里仅有的四五个碗口粗的抽水管,来此观望的附近居民抱怨着排水设备的功率小、排水量有限。

这个问题也是外界关心的问题。不过,半个钟头以后,他们只能对自己刚刚的想法摇头苦笑。当大家准备离开这里的时候却发现,从家来到抢修现场的唯一一条救生通道已经被水没过半米多深。在救生通道前方,几道水柱还在不停地流淌。

“因为这次降雨太大,周围土地的水分已经非常充足,再加上这两天不停地将高速路面的积水抽排到这里,土壤水分已经饱和,吸收不进去就只能往别的地方流。”一位还在施工的北京排水集团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说。

在上述工作人员看来,排水进度是导致抢修进度快慢的重要原因,“我们也希望能够快点把水排出去,但是能够排出的区域都已经尽量利用了,可是还是不够。”

因为要完成最后的抢修任务,排水工作仍在继续,24日凌晨1点,将部分围观居民和参与抢修车辆围困的这条救援通道的水位,已经超过1米。包括两辆消防车也因为无法通过如此深的积水而停靠在路边。

据范国双介绍,附近南岗洼村,很多靠近京港澳高速西侧的农田已经被征收作为“泄洪区”,不仅仅是农田,因为抢修紧急,村庄周围的一些工厂也已经因为厂房进水为无法运行。

在京港澳积水路段东侧的北京丰台区河西再生水厂,记者看到,刚刚动工建设几个月的厂房已经停工,原本建造厂房的区域备用的沙袋垒起了一道道的阻水墙。

而到了昨日清晨5点10分,当最后一辆汽车被吊上拖车拉走,四辆洒水车进入公路开始冲洗存留在柏油路面上最后的淤泥。

中午13点,已经通车的南岗洼铁路桥段,行车路面已经清理整洁,只有双向路面间防护栏中高高堆起的淤泥,和道路两侧仍然悬挂着的抢修的横幅,还记录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排水设施不匹配

资料显示,此次南岗洼铁路桥下一度积水路段长约900米,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6米,桥下积水20余万立方米。除了污水河外溢和泥沙导致排水缓慢,以及无处排水之外,北京排水集团一位负责人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昨日,一位参与现场救援的北京排水集团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造成积水的主要原因是该路段地势低洼,而周围排水设施又无法应对如此迅猛的大雨。

据该负责人介绍,积水路段附近有两座桥梁,其中一座为火车桥,桥体巨大,修建高速路时为避开桥梁被迫选取了该下洼路段。

“这不仅使得该路段天然积水,而且在路两边的地面高出高速公路路面的情况下,两边的雨水都流向高速公路。”上述负责人说,这样的地形还增加后期救援难度,抽出来的水往不能往两边排,否则会再次回流。

另外,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该路段排水设施不匹配也是严重积水的重要原因。由于该路段位置低,下水道位置也低,现有的排水量无法满足排放量。加之公路两边护坡没有拦截墙,雨水将泥土冲入公路,增加了淤积和排水难度。

如此情况下,承担主要排水任务的就是泵站,但该路段仅有一个泵站,即使最大马力排水也无法应对当天的雨量。另据媒体报道,当天由于水位过高,泵站还一度无法工作,直至23日上午才恢复运转。

一位长期从事桥梁隧道施工的工程师告诉本报记者,高速公路在设计时就要考虑临时排水和永久排水的问题。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排水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止下陷等现象。而永久性排水是保证公路在“服役期”内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不要说如此大规模的积水,即使少量积水对于高速公路来说也是严重的安全隐患。积水常常引发追尾,甚至更严重的车祸。但是永久性排水这一块,恰恰是我们现在做得比较差的。”上述工程师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对各等级公路应达到和保持的质量,国家不仅有技术规范,而且有法律规范——《公路法》要求,公路管理机构应“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