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0-02-08 09:44 来源:易车网 作者:
BRT昨晚最后演练 残疾人搭乘BRT有专用道(1)
中山大道BRT昨晚最后演练 首次演练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已获解决
昨天晚上9时许,BRT公交开通前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实战演练在中山大道再次上演。记者从演练现场发现,包括站台内各线路BRT车辆停靠位置标识不清楚、站台外侧护栏太低等几大问题都已获得解决,基本具备了通车营运的条件。而残疾人搭乘BRT公交车不仅不用走过街天桥,而且进站后还有专门通道可以供坐轮椅的残疾人通过。
文 记者 叶平生、何颖思、全杰、王亮 通讯员交通宣
演练中,大量乘客涌入BRT车站。 陈安 摄
专用按钮方便残疾人进站
昨晚的演练专门有一节是关于残疾人如何进站搭乘BRT公交车的。
昨晚9时刚过,记者在中山大道BRT黄村站的北侧站台马路边看到一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想要进站搭车,她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到站台通过天桥入口处的一个交通指示红绿灯灯柱下,伸手按了一个设置在灯柱上的黑色按钮,向黄村站台的BRT工作人员发出了想要进站搭车的求助信号。收到信号后,站台后的BRT工作人员随即通过站台内的控制系统,将该路口的交通灯切换到红灯状态,示意后面的社会车辆暂停通行。随后,BRT工作人员打开了紧挨着站台控制室西侧的一个活动闸门。随即,BRT站台工作人员快速穿过马路,将该残疾人和轮椅平推着通过社会车辆通道,进入站台内。
设施问题:竖立指引牌加高护栏
记者昨天在黄村现场看到,上次夜间演练时市民和媒体反映的很多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都已经得到很大缓解。
针对市民提出的不知道具体该在哪个子站候车的消息,记者昨晚在现场看到,在BRT黄村站南北两侧的过街天桥入口处,有关部门分别竖好了一块大大的指引牌,上面清晰地注明:S1、S2、S3和N1、N2、N3子站台停靠的BRT线路名称,以及该BRT公交线原来的线路编码。不仅如此,当记者走上天桥之后,发现在两侧下桥的入口处还分别用醒目指示牌标注了两端的子站台和停靠线路名称:去N1和N2子站台的需要从天桥东侧楼梯下,而去往N3号子站台的则需要从天桥西侧楼梯下,非常方便。
针对此前记者和市民反映,BRT站台外侧栏杆较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黄村站台两边的外侧护栏已经采取了加高措施,在原来的护栏基础上又增多了两根护栏。
如此一来,整个护栏的高度大约超过了160厘米,即使是相对于护栏下方的坐椅,也要高出1米多!市交委客管处副处长刘文忠表示,这是他们上次接到媒体和市民投诉后,与有关部门紧急协调后采取的整改措施。目前,整个BRT沿线各站台都将采取护栏加高的加装措施,并将在10日BRT正式开通前全部完工,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BRT第三次演练现场。 陈安 摄
5大举措:解决站台乘车奔波问题
而针对媒体和市民此前反映的BRT站台长度设计太长,市民在各子站之间很难准确找到候车位置,经常需要跑来跑去的问题,刘文忠表示,他们将采取5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
根据中山大道BRT走廊客流需求,BRT站台按多子站设计,为方便乘客选择公交线路乘坐,交通部门将BRT线路安排在相应固定子站进行停靠。在到达相应的子站后,乘客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指引准确选择候车位置:一是根据BRT车辆“顺进顺出,靠前停靠”停站规则,在同一子站内的公交车辆将按顺序靠前停靠;二是站台灯箱内线路导乘牌紧靠上车位置(靠前)安装;三是BRT线路调整过渡期,市交通部门也将在子站的首车停靠位置悬挂线路导乘牌,引导乘客在准确位置候车;四是将在安全门栏杆上加装首车位置醒目反光标识,为乘客提供首车位置导乘标识;五是乘客可通过LED电子显示牌实时了解车辆距本站的位置,并跟踪车辆进站靠前停靠的规则预测车辆进入站台后停靠位置。
针对部分BRT司机反映站台侧沿转弯位置无反光警示标识,BRT建设单位已积极采纳市交通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在站台侧沿转弯位置加装反光标识。
针对记者提出的当很多辆BRT线路同时到达站台会不会引起进出站混乱的问题,交通部门表示,将采用先进的智能调度系统,对全线26对站台以及整个BRT沿线的19个重要节点进行实时视频监控,根据相关情况随时调整车辆调度,避免出现很多趟停靠同一子站的BRT公交车同时到站的情况。
社会车辆侵占BRT专用车道现象依然严重。 顾展旭 摄
岗顶—石牌桥—体育中心
子站挂了指示牌 雨篷最好长一点
昨晚BRT第三次演练,由于演练重点在黄埔,体育中心、石牌桥、岗顶3个站上落的乘客很少。4日演练时,子站口并没有停靠公交车的指示牌,乘客进站后如果忘记要乘坐的车次编号,就得来回跑才找到对应路线的公交车停靠分站口,得费不少劲。昨晚,记者在体育中心、石牌桥、岗顶3个站台看到,工作人员已经在子站牌旁边挂上指示牌,显示各子站靠站的班次。昨晚演练时断断续续地下着雨,雨天暴露了BRT的一些欠缺。记者看到,虽然站台都有雨篷,但只覆盖到站台位置,上车时乘客还是会淋到一点雨。
责任编辑: 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