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隧桥开通15天接待游客64万 崇明游遇阵痛

隧桥开通15天接待游客64万 崇明游遇阵痛

大家车网 2009-11-16 09:13 来源:易车网 作者:李伟 杨静

隧桥开通15天接待游客64万 崇明游遇阵痛(1)

■ 东滩西沙游客满负荷,高档酒店入住率仅10%跟隧桥开通前没差别

■ 对客流估计不准加上一些失误,使崇明在迎接游客热潮时处于被动

■ 隧桥通车凸显此前崇明旅游项目建设投资不足、企业投资热情不高

隧桥开通15天接待游客64万 崇明游遇阵痛(0) 大家车网

11月12日,大量游客涌向崇明西沙湿地景区,西沙湿地、东滩湿地、崇明博物馆实行免票,导致短时间内崇明游客出现“井喷”。

11月14日下午2点,一辆申崇二线巴士缓缓开出崇明车站,驶往浦东。一位穿蓝色夹克的乘客要求司机停车,在车站外的公路旁,乘客背过身去,将他的一泡尿留在了崇明岛。

隧桥开通后,半月内崇明接待游客64万人次,是去年崇明全年旅游人数的一半多。大量游客涌入给崇明岛生态带来了压力,东滩、西沙等自然湿地内,随处可见塑料袋、空水瓶。不断出现的问题,似乎暗示着崇明“还没准备好”的事实。

崇明原本希望打造高端的“生态旅游”,但现在却无法拒绝低端的“人潮旅游”。对于蜂拥而来的游客,对于突然而至的热情,崇明猝不及防,黑压压的人群和随处可见的垃圾让人们不得不担忧——崇明旅游的未来在哪里?

汹涌的游客

东滩湿地景点处,没有一只鸟,只有黑压压的人群

“崇明不适合搞人流量很大的旅游,要发展的是高端生态游。”长江隧桥开通前,崇明县委书记彭沉雷对早报记者强调说。按彭沉雷的设想,崇明需要一种“开个董事会,同时打球、吃土菜、踏青”的旅游方式,以保护岛内生态。

崇明百姓也在期待变化。48岁的崇明人吴建新相信,长江隧桥的开通能带动旅游发展,他甚至计划开家旅馆或饭店,招待游客。“对崇明经济肯定会很好。”吴建新说。

10月31日,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崇明岛和上海大陆连成一片。半个月后,崇明岛累计接待游客近64万人,据崇明旅游局统计,目前崇明日均游客量接近4万人次,周末更增至7万余人次,是大桥通车前的13倍。

54岁的张秉诚也是旅游大军中的一员。11月14日清晨,他和妻子早早来到科技馆。天气寒冷,但等车的队伍排出了四五个弯。张秉诚米色的包里装着衣服和干粮,“担心岛上冷,面包是中午吃的。”

巴士上的其他人多数都和张秉诚一样,第一次去崇明。巴士驶过长江大桥,车厢里的人都往两边窗户挤,伸着脑袋看桥下滚滚江水。“老雄伟了。”张秉诚妻子说。

车抵崇明车站,坐在张秉诚身后的王黎抢着跑出巴士,站在寒风里。待记者下车,王黎失望地摇着头,说崇明和想象的不一样。陈家镇车站刚兴建,站外一片废墟,推土机在铲走碎砖,许多红褐色的出租车在泥路上曲折排开。王黎说,她下车第一口深呼吸,闻到的全是沙尘。

距车站十几公里外,是崇明东滩湿地。东滩湿地上长满了芦苇,是鸟类天堂。14日,道路两旁停满了汽车,27岁的郝帅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一个车位。

下车后,郝帅跟着人流一齐向东走。沿路两旁,当地人叫卖着米糕、橘子等特产。在女友的要求下,郝帅买了两根煮玉米,边走边吃。“听说东滩有很多候鸟,冬天也能看到野鸭。”郝帅拿着相机说。

但湿地景点处,没有鸟,只有黑压压的人群。200多平方米的景点周围,挤了五六百人。有人在和摊贩讨价还价,有人在拍照留影,也有的在抱怨。郝帅的女友说:“怎么这么多人啊,也没什么可看的,就一片芦苇了。”

一名美国中年男子站在湿地木栏前不住地摇头,他背着相机三脚架,却等不到一只鸟。

在胡乱将玉米啃完后,郝帅开着别克车离开了东滩,直接回浦东。临走时,郝帅向记者抱怨:“没意思,啥也没有,以后不来了。”

失望的村民

人来了那么多,真正消费的不多,有的还丢了很多垃圾

低端游火热,高端游冷清——崇明旅游的现状和崇明政府期望的正好相反。

距东滩的人潮仅几公里,是东滩国际会议中心。这里是崇明最高档的酒店,入住者符合崇明政府设想的“开会、打球、踏青”旅游方式。与热闹的东滩不同,国际会议中心内几乎没有来往的人,几辆汽车安静地停放在空旷的场地上。酒店保安龚辰说,目前酒店的入住率在10%左右,“和隧桥开通前一样,没差别。”

大量游客的到来,只给极其有限的崇明人带来一点实惠。陆宝兴就是享受到实惠的少数人之一,见旅游业热闹,他收购了一批螃蟹到景点卖。起初,他在东平森林公园外摆摊,但生意一般。“那边人少,公园收门票,很多游客就没去。”陆宝兴于是转到东滩湿地卖,为此还向湿地管理处交了管理费。

陆宝兴卖的螃蟹28元一斤,比崇明市场的贵,他笑着说:“是卖给上海游客的。”

更多的本地人则是失望。崇明人郭伟平说:“人来了那么多,但崇明老百姓没得到多少实惠,来消费的不多,有的还丢了很多垃圾。”在东滩、西沙两处,早报记者都见到一些垃圾浮在水面,管理人员来不及清理的情况。

游客数量的“井喷”发展,迅速给崇明许多景点带来了停车难、就餐难、如厕难和行车难问题。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新增停车场、引入快餐车、加建临时厕所等措施,缓解存在的问题。

一名驴友网上发帖感慨说,星期六早上8点多,去湿地的路已经堵得一塌糊涂了!(那里的路很窄,都是单行道,旁边还有不少农民在卖橘子,车子开得非常龟速)。快开到的时候路边还有人在送大白菜,一问,原来是他的田马上要被现压成停车场了,车子已经多得停不过来了……然后再抬头一看,果然,压土机和砖头就在旁边等着。

交通是压力最大的部门之一。在申崇线公交车站工作的陈斌负责在乘客返回浦东前清点人数。他从来没有如此忙碌,每天重复数数将近5000次,“就是从1数到二十几,每来一辆车,就重新数。”上周末,车站的日均客流接近2万人。

汹涌而来的客流,远远超出了崇明的预计。崇明旅游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称,隧桥开通前,有关部门曾委托零点调查调研,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上海市区人未曾到过崇明。参考扬州大桥、杭州湾大桥的人流后,崇明预计隧桥开通后两个月,会有60万至80万游客探访崇明,配套设施也是基于此数字所建。

结果,大桥开通仅半个月,游客人次已突破64万。

隧桥开通15天接待游客64万 崇明游遇阵痛(1) 大家车网

共 2 条1/2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