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117亿美金被忽视:新能源车的冷门商机

117亿美金被忽视:新能源车的冷门商机

大家车网 2011-06-24 00:00 来源:电动车时代网 作者:

被低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商机系列(二):电池制造四大关键设备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保守估计,我国将形成一个至少涉及50个城市、100万辆各种新能源车型的电动汽车产业链,这其中仅整车销售,就存在包括价值1300亿元产值的10万辆电动大巴和价值900亿的90万辆电动轿车的市场;再加上庞大的能源供给产业链,将形成一个5000亿到8000亿的巨大“蛋糕”。

  不久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告诉电动车时代网记者:“现在是国家政府把1000亿的支票开到了桌上,就等着看谁用真本事来拿。(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脚跟的)中国企业一定要想清楚怎么样去拿到它”。众所周知,大家非常熟悉的整车、电池、电机这些工装设备已经被投资者和创业者挤得水泄不通。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仍有许多被“低估”的商机,就像今天笔者要向大家介绍的这个看似不年轻行业——

  被低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商机系列(一):电池管理系统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你不知道的六大商机
  
 

117亿美金被忽视:新能源车的冷门商机(0) 大家车网

“小”设备撬动大市场 动力锂电池四大关键制造设备

 

  缩小电池差距 如何才能“治根”?

  随着车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不断发展,全球动力锂电池据预测在2018年将达到3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电动汽车领域的锂电池产值将超过160亿美元。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开始大量出现,目前注册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在2000家以上,2010年我国锂电池的产量约为20亿只,销售收入约为1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我国锂电池产能即可达100亿瓦时。然而与快速增长的产量不相称的是,2005-2008年,我国的锂离子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还能稳定在34%左右,可到了2010年,我国的市场份额却下滑到了18%。专家普遍认为,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我国锂电池产品竞争力令人堪忧。

  今年年初,中国工程院杨裕生就曾尖锐地指出,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如果不能解决“电池成组指标偏低、可靠性与一致性差”等问题,我国想要通过电动汽车“弯道超车”,最终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何解决动力电池生产的致命问题?我们就必须将目光转向锂电池设备行业,这个普遍被国人忽略的角落。

  高价设备让电池生产企业不堪重负

锂电池生产成本比例

117亿美金被忽视:新能源车的冷门商机(1) 大家车网

  电池生产最大的成本投入就是材料与设备,设备更多于材料。同时,国内外设备因性能差异,价格也是相去甚远,部分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在某些关键设备的选择上还是会比较倾向于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设备,这更加加大了设备投入。

  威海东生能源总经理王庆生表示,我国许多动力电池企业的生产理念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很多企业仅将注意力放在材料商,忽略了对制造装备的改善。他们往往是冲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顺应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利好政策转型而来,没有生产电池的基础,(再加上国内尚未建立起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这些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电池企业对生产设备的需求很大,然而国锂电池设备行业中,又还没有技术优势明显、规模较大、在行业内能起主导作用的领导企业出现,大多数厂商规模较小、产品单一而不成系列。于是不少电池生产企业选择购买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更进一步地抬升了自己的生产成本,最终可能陷入亏损。

  电动汽车让电池制造设备企业焕发青春

  以搅拌机为首的制造设备并不是一个新兴行业,但在锂电池面前却像一个“小学生”。柳州豪杰特公司副总经理刘旭红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能够生产锂电池专业设备的企业不到一百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即使是罗斯(无锡)、广州鸿运、柳州豪杰特这样在业内已经颇具实力的企业,都很难单独接下一家大型电池企业的搅拌机采购项目。刘经理透露说,“现在不少小企业只能做100升左右的搅拌机(单价16万元左右,而进口同类型设备往往高达100万元),最多200升,这样根本不能满足大型电池企业的需求,例如比亚迪向我们定制的搅拌罐都在2500升、甚至3000升,这对我们也提出了很高的挑战”。

  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电池产品越来越向高端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电池生产企业的观念也在改变,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环境、工艺保障设备、检测设备、质量管理所需要的设备等等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端。这些为国内设备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在锂离子电池领域,设备投资大概应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2/3以上。据记者了解,全球电池制造装备行业2011年就有可能突破117亿美元,而国内的市场也呈加速度增长趋势,在近5年时间里设备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100%以上。国内锂离子电池设备技术水平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占据国内电池制造设备市场前三位置的豪杰特为例,2010年的销售额已突破6000万,预计今年可以突破1个亿。

  目前,锂离子电池设备的国产化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国内制造业基础薄弱,基础零部件较差,一些企业盲目追求低成本,降低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国产设备的信赖度降低,导致一些企业对国产设备失去耐心,转向国外;而国外的设备在满足制造工艺的升级和自主创新方面难以满足电池制造不断创新的需求。这种现状不但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影响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锂离子电池制造产业最忧虑的问题。

  刘旭红指出电池制造设备,避免恶性竞争。“中国制造业的恶性竞争导致产业崩盘的例子已经很多了,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这个新生产业而言,更需要业界同仁加大基础研究,创造更好的高质量的产品,而不是靠抄袭,靠降低质量、降低价格获得订单。”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