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上海车展30款新车几多山寨 自主品牌集体冒进

上海车展30款新车几多山寨 自主品牌集体冒进

大家车网 2009-04-27 00:00 来源:sina 作者:

  刘霞

  编者按:作为全球为数不多逆势飘红的汽车市场,中国车市不仅成为跨国汽车巨头们的避风港,更是国内自主品牌趁机发力的主战场。

  正在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全线出击的自主品牌车企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强势,但在激情澎湃的大跃进表象背后,长期困扰中国汽车业前行的短板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无论从气势还是规模上,自主品牌车企在今年上海车展上绝不是以往为合资品牌添枝加叶的配角,产品线上下拓展、多品牌战略频现成为自主品牌车企身上的重要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届上海车展上50多款新车型中,自主品牌新车就占到30多款。

  全方位突围

  奇瑞汽车展出了6大系列的32款新车,亮相的品牌包括微车品牌开瑞、乘用车品牌奇瑞、中高端乘用车品牌瑞麒和商务车品牌威麟等。另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也展出了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等三大品牌的22款车型。这两家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军车企不仅在高、中、低三个细分市场全线出击,而且分别高调展示了旗下的高端豪华车产品瑞麟G6和吉利GE“卓越”。

  “我们不会放弃造小型车和为老百姓造好车的任务,但是我们不能停滞不前,不能造中低档的车,而要造中高端的车。”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这样表示。

  对于自主品牌的快速膨胀,更多自主品牌车企负责人认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从最初的单一品牌向系列品牌、产品序列扩张的阶段,向高端突围是摆脱自主品牌低质低价品牌形象的必然选择。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对此表示赞同,“丰田和大众同样是从低端入手,最终在豪华车市场站稳了脚跟,而奇瑞采取的正是一样的策略。”

  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郎学红分析认为,今年各自主品牌在新产品的投放上力度较大,自主品牌之所以在今年采用这种多产品、长线产品投放的发展方式,其中大多数也意识到今年的各种政策环境对他们而言可能都是机会。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的目标,明确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正是受惠于利好政策,一季度自主品牌汽车销量明显提高,3月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6.0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市场占有率连续三个月保持第一。

  操之过急?

  自主品牌似乎正迎来一片集体崛起的春天。但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却冷静指出,自主品牌能够持续保持占有率第一,显然得益于国家出台的1.6L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也就是说,这次增长更多的是靠政策之手在推动,而市场需求最终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政策,而是品牌和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而这正是困扰自主品牌车企进一步发展的软肋。可是从目前情况看,自主品牌车企似乎更急于制定品牌扩张、产品向上突围的发展策略。

  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绝不能把品牌的扩张看成一件简单、没有风险的事情,“从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的实例看,无论是自创品牌还是收购品牌,旗下品牌之间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就会成为企业做强的累赘。”

  对此,TNS中国北亚区汽车研究总

  监包亦农认为,品牌扩张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财力的投入,更需要各品牌营销战略的紧密配合。

  同样作为自主品牌,华晨汽车和长城汽车并没有选择多品牌战略。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接受CBN记者专访时特意强调,多品牌是对现有品牌不自信的表现,“华晨汽车对于现在的品牌‘中华’充满信心。”

  清华大学汽车学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对目前很多自主品牌车都向中高档车发展的趋势也不太认同,他认为自主品牌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低档车上,生产价格高的汽车会让它们承受更大的压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在车型设计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抄袭的影子。吉利的GE“卓越”在媒体日甫一亮相,立即引来一片惊呼,这款被李书福称为“小劳斯莱斯”的自主品牌高端豪华车不仅形似“劳斯莱斯”,更颇有几分神似。比亚迪、奇瑞等自主品牌在某些车型上对合资品牌车型高度“借鉴”,也屡屡出现在本次上海车展上。

  “创新”这道束缚在自主品牌车企头上的魔咒,从本届上海车展上并没看出破解的征兆。

  不断扩大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显然并不能掩盖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的种种“短板”,金融危机给了中国汽车企业一次难得的机遇,让自主品牌车企有了更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但如果这个时候忽视了产品研发、技术质量和口碑的同步提升,“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证的话,那么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必将受损。这样取得成功的几率就更小,时间也将更长。”一位欧洲的独立分析师Graeme Maxton这样表示。

(编辑:一了)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