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4-07-13 11:58 来源:网摘 作者:综合报道
据报道上汽集团进入“双陈时代”后的第二轮人事调整正式拉开帷幕,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乘用车三大业务板块的高管均发生变动。
其中,上汽乘用车总经理一职的变动颇为惹眼。此前该职位一直由集团总裁陈志鑫代理。而在6月底的上汽集团干部会议上,上海通用总经理王晓秋被升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只有王晓秋在担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的同时,也担任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在上汽集团的地位得以凸显。与人事变动相对应的是,上汽自主品牌近来表现一般,连续三年未能达到既定的盈利目标。而王晓秋的到任,正是要实现上汽乘用车品牌和利润的双开花。
自主换防
上汽集团原董事长胡茂元4月份到达退休年龄卸任后,职位交由原总裁陈虹接任,同时原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升任总裁,并代理上汽乘用车总经理一职。
此次上汽集团层面的人事变动,被业界称为上汽从“胡茂元时代”走进“双陈时代”。此后由陈志鑫暂时代理的上汽乘用车总经理一职成为热门,谁能成为接任者被业界关注的重点,上汽集团新一轮的人事变动备受期待。
6月28日,上汽召开集团干部会议,正式开启了“双陈时代”下的新一轮人事架构调整。据了解,该次会议宣布的几大人事任命,范围涉及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上汽乘用车三大业务板块。
上海大众方面,总经理张海亮升任集团副总裁,他的职位由原联合电子总经理陈贤章担任;上海通用方面,总经理王晓秋调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原副总经理王永清接替王晓秋。
出人意料的是,王晓秋刚刚于2013年8月才出任上海通用总经理,不到一年便火速调到上汽乘用车。这种合资公司高管调回自主板块的业内惯常做法,被顺理成章地解读为上汽集团加码自主业务,实现合资反哺自主。
此前陈虹曾提出长期目标:上汽集团要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企业。而他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上汽自主品牌要在国内、国际站稳脚跟。
事实上,王晓秋在担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的同时身兼上汽集团副总裁这一细节,在同级别的三大业务板块中独一无二。换句话说,王晓秋在上汽集团内部的行政级别更高,由此上汽乘用车在集团的地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据记者了解,王晓秋已于6月30日正式走马上任。
技术派回归
“王总技术出身,我们都十分欢迎他的到来。”7月8日,上汽集团公关部相关人士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翻看王晓秋的个人履历不难发现,他是名副其实的上汽“元老级”人物。自从进入上汽以来,王晓秋在上汽系统内部多个职位工作过,包括上汽工业质量监督中心副主任、上汽工业技术中心副主任、上海大众质量保证部副理等,后又担任上汽乘用车第一任总经理,于2009年离开。可以说,王晓秋的每一项工作内容都与技术紧密相连。据此业内有评论称“王晓秋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开山鼻祖”。
离开四年多,王晓秋历经上柴股份总经理、上海通用总经理的历练,再次回到了上汽乘用车。“上汽集团的用意相当明显,在前期的品牌培育已经有所收获的时候,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技术层面,说明上汽认识到品牌发展到现阶段需要再次通过技术突破来实现振兴。”一位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对汽车商报记者分析称。
可以作证这一点的是,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战略与业务规划部执行总监程惊雷也在此次人事任命到被提升到集团副总裁,分管上汽的战略技术。
事实上,上汽自主品牌确实到了需要振兴的重要关头。今年来上汽自主品牌的表现并不如意。其6月产销数据显示,荣威和MG两个品牌前6个月的产销量分别为105420辆和102340辆,同比下降7.91%和3.22%。“产销快报的说明上汽乘用车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当然国内各大自主品牌也有同样的困境。”上述上汽集团公关部人士说。
回望上汽乘用车创立荣威品牌、从南汽手中购得MG品牌的最初几年,上汽自主品牌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2012年荣威、MG品牌实现年产销20万辆、销售额突破200亿元的“双突破”。然而,上汽乘用车计划今年自主业务将进入盈利增长的阶段,并定下盈利1亿元的目标,不过至今销量下滑,仍在亏损。
“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在短期内难以依靠销量扭转。”上汽集团公关部人士补充道。与此同时,国内自主品牌市场与几年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汽荣威品牌一开始高举高打的做法为自身赢得了良好的市场美誉度。但是这几年,奇瑞、吉利等企业纷纷进行正向开发、打造中高端品牌迎头赶上,而长城、长安、广汽等后起之秀也纷纷崛起,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今非昔比。
这一切,都是摆在王晓秋眼前的现实状况。上汽自主品牌经过七年多的发展,已经面临品牌和利润双赢的临界点。
据汽车商报记者了解,在6月19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陈虹不满近年来上汽的品牌力,认为至今没有建立起“简单而直指人心”的品牌。而在荣威和MG品牌销量构成中,荣威350与MG3占据了整体销售份额的65%以上,荣威550、MG6等车型的份额在收窄。有相关分析认为,荣威和MG销量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车型的老化。“今年下半年将有一款MG的轿车上市,明年还有一款SUV,荣威品牌暂无新车计划。”上汽乘用车市场传播及公共关系部郑荣卿向汽车商报记者透露。
值得欣喜的是,上汽前期的研发投入当前正在结出果实。4月8日,由上汽乘用车与通用携手研发的新一代缸内直喷发动机正式发布,该套命名为“CUBE-TECH”的全新动力总成,包括MGE系列、SGE系列缸内直喷发动机,TST6速双离合变速器、TST7速双离合变速器,以及新一代发动机启停系统。此外,荣威品牌在新能源方面频频展现实力。荣威750混合动力、荣威550插电强混和荣威E50纯电动三款轿车都已量产,技术覆盖混合动力、插电以及纯电动三个方向。
技术派的王晓秋,将在技术方面继续深入,通过技术方面的发力、车型的加速推进来提升品牌力,从而提升销量和利润。
内外并举
“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上汽的另一块短板在于其海外市场。”上述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吉利、奇瑞等自主车企在海外市场作业多年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海外市场利润成为利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之下,上汽乘用车相当逊色。相关数据显示,上汽自主品牌2013年海外市场销量仅1万辆,而今年的目标也只是1.2万辆。这同样不符合陈虹所提出的“国内一流、国际有竞争力”的目标。
不过,主管上汽集团海外业务的俞经民在本轮人事调整中,与王晓秋一并被调到上汽乘用车,显示了上汽乘用车发力海外的意图。据了解,俞经民将接替蒋峻担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分管营销。
在上汽集团海外业务部任职时,俞经民的任务是让荣威和MG两个品牌走出海外,此次被调到上汽乘用车无疑将为上汽乘用车增添海外作战的经验。据了解,俞经民曾被上汽集团派往韩国成为上汽派驻双龙的重要中方人员,回国后便一直主管上汽海外事业部。
上述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直言:“上汽海外市场的不力,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上汽双品牌战略发展的疲态。”事实上,MG作为上汽从海外整合的资产,在海外有着为数不少的拥趸,但却并没有赢得海外消费者的心。2006年上汽MG虽然重返老家英国,但上汽的产品导入计划一直没有进展。
在荣威和MG双品牌20多万辆的销量中,MG的比例仅为25%左右。相关分析认为,与国内类似,上汽集团只有通过更多后续产品支撑才能刺激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上汽集团 责任编辑: 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