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汽车经销体系的“误判”与“失控”

汽车经销体系的“误判”与“失控”

大家车网 2014-07-13 11:50 来源:网摘 作者:综合报道

  2014年6月库存预警指数超出50%的警戒水平线,预示着汽车经销商库存压力不断加大。

  经销商是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争议最多的环节。经销商在整个汽车经销体系中,处于完全弱势的地位。经销商一旦风吹草动,不仅仅预示着整个汽车市场的起落,同时也意味着整车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关系紧张的再次开始。

  当汽车经销商盈利状况下降,常将问题单一地指向整车企业对经销商盘剥得更加变本加厉,事实上,作为弱势群体的汽车经销商,其经营状况背后的原因远比这复杂得多,包括经销商自己的营销能力、市场环境变化、汽车整车厂家销售状况等等。

  而此次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大幅上升,虽然表明了它们的经营形势萎缩,但该数据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规律性。

  一般来说,中国汽车市场在一年的产销增长走势呈现凹字形,或者说是倒抛物线。中国汽车市场的月度增长速度在年初、年尾较高,而在年中则最低。其中,6月份、7月份、8月份是一年最低的时期。经销商的经营形势与之一致,6月往往是经销商表现最差的月份之一。影响自然是库存增加,显示为库存预警指数自然是更加严重。

  对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3年6月的同期数据,结果显示去年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14%,比上月增加了4.82个百分点。显然,两个6月的库存预警指数呈现几乎一致性的变化。这说明了时间周期在经销商库存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而从2014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从4月份起就一直呈现急剧上升态势,这也与汽车市场增长速度曲线基本一致。

  而从2013年6月份以后的库存预警指数发展趋势来看,2014年经销商的库存预警指数将在最近一两个月走稳,并逐渐回落。

  当然,除了时间因素,2014年汽车经销商的库存也并非没有任何特殊的迹象。

  相比2013年的情况来看,2014年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变化的幅度更加剧烈,这也预示着今年汽车经销商经营的不稳定性在增加。

  之所以存在这种库存量差异较大的不稳定现象,原因主要在于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面对更加复杂的汽车市场,开始出现对经销商库存失控的现象。同时,经销商也因为更加难于掌握市场走势,面临着主观上对于库存量的误判。

  有人总是将经销商库存增加简单理解为生产企业对经销商的压库,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生产企业从长期来看更希望一个健康稳定的经销商体系,随意压库显然不符合这样的目标。有时候,经销商库存的增加,固然有来自于生产企业的单方面压力,但是有许多情况下,经销商的库存增加更多的是汽车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对于市场形势出现误判的一种无力回应。

  因此,2014年更加剧烈波动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的背后,汽车生产企业希望将更多的产品销售给经销商以转嫁市场压力,并实现靓丽的半年报,是必然的因素。

  而不可否认的是,市场饱和带来的产销增长乏力,才是所有一切的根源。这种来自于整体市场的压力,带给经销商的是一种越来越大的潜在危机。当市场出现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厂商经销链条上最先受到打击的必然是经销商。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汽车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回落到了10%以内,为8.4%。其中,作为乘用车市场比重最大的轿车市场更是只增长了5.3%。SUV、MPV两个细分市场虽然增长速度仍然高企,但是面临即将实施的更加严格的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这些高油耗产品的市场增长速度即将遭遇政策瓶颈。

  中国汽车市场很可能再次陷入5%左右的微增长态势,只不过这次的微增长不是政策性因素的干扰造成,而是实际的市场因素起着长期的作用。

  面对此情此景,已经被生产企业疯狂扩张起来的庞大经销商网络,必然面临重新洗牌。

关键词:汽车经销体系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