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1-09 08:28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政策待产技术无突破 新能源车还在学步(1)
2011年4月,工信部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7月出台。
2011年6月,比亚迪承认,首款纯电动汽车E6仅售53辆。
2011年7月,国家发布消息“新能源规划”推至年底出台,新能源股价跳水。
2011年10月,丰田汽车宣布将在中国建厂生产混合动力电池及电机。
2011年11月,宝马集团宣布,与丰田汽车联手开发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
2011年12月,“新能源规划”年内都未出台。
一个人的动能是0.1马力;
法拉利458Italia的动力,是578马力;
人类在那台8缸汽油发动机的助力下,突破了包括音速在内的很多极限。但遗憾的是,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及石油协会在2008年做出的分析,大约60年左右,人类会用完地球上全部的石油。考虑到石油的消耗逐年加速,这个时间有可能不到60年。
于是,对60年后还想卖汽车的厂家来说,便有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而对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而言,便有了监测汽油、电能等各项能源使用效率的机制。
对中国来说,我们有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不过遗憾的是,它目前尚未出台。于是,受这政策约束和期待被这政策补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便处于一个缺乏“指导”的状态。总的来说,市场表现上可用“乏善可陈”来概括,技术上可用“任重道远”来总结,倒是在宣传领域,大多都试图占领舆论的高点。
这种情况落在大众眼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2011年呈现的便是一番混乱的景象、一堆模糊不清的概念、一个不明朗的投资环境和一些没法出手的新能源车。
政策在“待产”的“流程”中
2011年4月,工信部相关领导表示,基于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型,中国将不再出台《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代之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不出意外,这一产业规划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公布。”
2011年6月底,在国内新能源股票望政策之风疯涨了两周后,国家部委相关人士再次“放风”,称“规划不会在7月出台”,改为有望在2011年年底。
如今2011年也过完了,用于指导2011年-2020年的规划却还是没能出台。在去年7月的一轮关于政策缓行的讨论中,媒体纷纷使用“难产”、“流产”作为标题,被国家相关领导斥为,“怎么那么难听呢?!而且也不符合事实,国家的计划是一个综合的考虑,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流程。”
事实上,跟国家政策一起需要时间“待产”的,是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原因是,生产出来也没有消费群:一是太贵,二是不便,三是技术不成熟。
2010年,上海表示至2012年,上海市私人使用新能源汽车要达万辆级别。不过2011年上半年,上海市只售出10辆纯电动车。
面对这样的情况,地方政府也很着急。2011年10月,北京市发起了“买电动车不限购不摇号”的推广政策。北汽集团马上号召自己的员工带头自产自销北汽牌电动车,并表示将在北京城内建设100个充电桩。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马上都能算出,相对于北京市2县16区735万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来说,100个充电桩即使全部建成,对电动车车主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1 2 3上一页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杨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