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第四类选择:合资自主品牌正汹涌袭来

大家车网 2011-12-29 08:12 来源:东南网-海峡都市报 作者:

第四类选择:合资自主品牌正汹涌袭来

理念S1

第四类选择:合资自主品牌正汹涌袭来

宝骏360

  2011年,车市又多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名词——合资自主品牌。

  这一年里,广汽本田的理念S1、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360成功量产上市,2011年因此成为合资自主品牌的新生年。

  长期以来,消费者选择的车辆要么是进口品牌,要么是合资品牌,要么是自主品牌,今年,消费者有了第四类全新的选择——合资自主品牌。

  在上周本报刚刚公布的2011中国(福建)车市总评榜获奖名单中,也多了一个全新的奖项——年度合资企业自主品牌,首开风气之先的广汽本田理念成功当选。

  除了理念、宝骏、东风日产的启辰之外,东风本田等近10家合资企业也相继传出即将推出合资自主车型的消息表明,合资自主品牌在今年已从星星之火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

  然而,合资自主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诸多争议。有人说这种模式对外方的依赖程度太高,不是完全的自主品牌;有人说现在的合资自主车型是伪自主,都是外国老车型的改头换面。

  从先行者理念S1、宝骏630尚不尽如人意的终端销量来看,似乎也预示着合资自主品牌要想在中国大地上盛行,还要走一段比较长的路。

  浪奔!浪涌!合资自主来势汹汹

  2011年4月17日,广汽本田理念S1正式上市,这是中国车市的第一款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车型。2011年8月9日,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第二款合资自主车型——宝骏630。2011年11月广州车展(微博)上,东风日产正式发布了其自主品牌启辰的首款量产车型——D50,据悉,该车将于明年2月上市。

  还有东风本田的思铭、上海大众的天越、一汽大众的开利、长安马自达(微博)的C401,以及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微博)、长安福特、神龙汽车、昌河铃木,甚至华晨宝马也将推出合资自主车型。可以预见,明年合资自主品牌阵营将更加热闹。

  有着合资企业的技术、营销渠道及服务背景,合资自主一出生就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目前加速推进的几个合资自主品牌,都有着极其成功的车型和强大的主机厂背景做支撑。成熟的核心技术、完整的生产线、完备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成熟的销售渠道,是其“硬件”支撑。在人员“软件”上,更有着多年来合资品牌建立的销售、市场、公关人才储备体系。

  挂新羊头卖老狗肉 合资自主争议声不断

  合资自主虽然来势汹汹,但外界对合资自主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息。“如果只是原来老的产品,把整了20年的产品略微调了几个参数,然后挂一个新的羊头卖原来老的狗肉,这个玩意儿能算自主创新吗?”今年9月初,长安汽车(微博)董事长徐留平在天津论坛上炮轰了合资自主品牌,让“自主而非创新”这一命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确实,从目前发布的合资自主车型来看,多数都有合资老车型的影子,如一汽大众开利的原型车是宝来,上海大众天越的原型车是朗逸,长安马自达C401的原型车是马自达3等。

  在一些业界人士的眼中,合资自主甚至不能算自主品牌,因为他们的背后是合资企业,所得的利润也要分给合资的外方。并且,不少人担心合资自主品牌的诞生将冲击原本就弱势的自主品牌市场。现有的合资自主品牌多借助外方旧的技术平台,对提升国内汽车制造技术的作用也有限。国家政策导向促成了合资自主的产生,然而合资企业背后的利益动因似乎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事实上,合资自主的推出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其目的就是迈过政策的门槛。预计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要求合资企业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同时,从去年开始,有关单位就开始取消跨国公司的优厚待遇,开始严格限制现有合资车企异地建厂。有消息显示,异地建厂需满足“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两个必需条件,这也促使很多合资厂商的首款自主品牌就是新能源车型,比如一汽大众开利、上海大众天越以及北京现代的合资自主品牌,其应付政策的用意十分明显。

  新LOGO强冲击 合资自主或将导向新格局

  不管怎么争议,不管如何功利,合资自主品牌都已经来了,而且来势汹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合资车企加入这个阵营。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合资自主品牌的出现,将导向一个车市的新格局,尤其将对自主品牌造成较大的冲击。

  在品牌定位上,合资自主将和现有合资企业的主导品牌存在较大差异,最终体现在价格、产品定位和区域市场上,合资自主品牌产品一般定位较低,主打性价比,将和现有的传统自主品牌短兵相接。在成熟技术和合资厂商品牌、渠道的支持下,其竞争力不可小觑,在二、三线城市很容易找到市场。从一段时期来看,合资自主很有可能将制约自主品牌的成长前景,甚至是挤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当然,全新的LOGO却并不是全新的技术,合资自主品牌是否能让越来越理性的中国消费者接受,也是一个未知数。

  同时,合资自主品牌的出现,对于传统自主品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长期来看,会让传统自主品牌加强产品快速升级和自身实力提升的紧迫感,让传统自主品牌意识到不能满足于现有的低端市场,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来向上突围。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