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2011国际汽车大事记 收获与遗憾共存

2011国际汽车大事记 收获与遗憾共存

大家车网 2011-12-29 08:36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

转眼间,2011年已接近尾声。对国际汽车业而言,2011年究竟意味着什么?汽车企业都有哪些收获,又有什么遗憾?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报特别策划了这组盘点,通过汽车行业中的八组收获与遗憾,总结即将过去的2011年。

天灾VS人祸

——汽车业在低迷环境中踌躇前行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包括丰田、日产、本田在内的众多汽车企业停产,多家全球关键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能严重受损,在全球范围内不仅对日本国内生产造成沉重打击,也令与日本企业有供求关系的众多国际企业受到影响。

从年初时的日本地震海啸,到下半年的泰国洪灾肆虐,都对全球汽车业的供应链造成了沉重打击。其中,近年来受到日元持续升值影响而导致竞争力减弱的日本汽车业受伤最重。据丰田公司预测,受日本地震影响,2011财年的营业利润将减少35.9%。而来自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的分析显示,2011财年日本国内汽车销售量将较此前一个财年下降3.3%至445万辆,创下自1978财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亚洲发生的自然灾难相比,一场看不见的灾难正在欧洲蔓延。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也使欧洲汽车业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在低迷的购买力下,现有产能已经过剩,企业需要通过关闭工厂、裁员等手段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为保证当地人民收入,维系社会安定,各国政府与工会组织纷纷向汽车企业施压以维持现有生产。

火VS“火”

——新能源汽车的新问题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国际新能源汽车,“火”也许比较恰当。以普锐斯为首的混合动力车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的一部分;聆风和沃蓝达双双上市,拉近了电动车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企业新能源战略的公布,则让人感到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前景。然而,围绕沃蓝达电池起火的一系列调查给了新能源的“火”另外一种解读。尽管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新能源车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已是业内共识。

进入2011年不久,丰田汽车公司即表示,自1997年该公司在日本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以来,丰田混合动力车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超过300万辆。而在日本市场,普锐斯更是连续20个月蝉联新车销售榜榜首,并以2010年全年销量31.5万辆的成绩,超越由花冠在1990年创造的30万辆纪录,成为日本年度最畅销车型。由于普锐斯的“火暴”,美国甚至发起了一场关于普锐斯(Prius)复数形式的评选,在180万份投票中最终定名为“Prii”。

另一方面,沃蓝达则因起火,引发人们对电动车安全性的关注。今年5月,一辆沃蓝达电动车在撞击测试中电池损坏,三周后电池起火。随后NHTSA在几次模拟测试中发现同样问题,这促使NHTSA于11月底对该款雪佛兰电池组发起正式调查。

尽管沃蓝达起火事件一次次证明了这款车在碰撞中的安全性,但通用丝毫不敢怠慢,承诺将为心存疑虑的消费者全额退车。在新能源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道路上,这样的曲折也许在所难免,关键是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在这方面,通用的做法其实值得借鉴。

黯然离场VS历久弥新

——不同品牌的不同命运

在汽车发展过程中,很多品牌由盛转衰,逐渐被人们遗忘,剩下的则经过了时间和市场的洗礼。萨博雪佛兰,这两个同样带有传奇色彩的品牌,在2011年走向相反的方向。

诞生于1937年、与宝马一样脱胎于飞机制造业的萨博汽车公司,曾于1947年推出了当时具有领先科技水平的SAAB92轿车。在上世纪50年代时,萨博几乎成为瑞典的“大众”,然而,并入通用帝国版图后,萨博的业绩每况愈下。

进入2011年,萨博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从与华泰闪婚闪离,到“二庞”距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的收购,以及关键时刻通用公司的明确反对。终于,不久前,因为债务问题,萨博正式向瑞典法院递交破产申请。在很多人看来,萨博是一个销量和品牌形象不相匹配的企业,这也是萨博在没落之后始终不乏投资者的重要原因。时至今日,萨博的品牌形象究竟是什么,它能否承担起人们的期望,再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已经意义不大。

谁是下一个萨博?这个问题也许并不好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绝不是雪佛兰。11月3日,历史较萨博更为悠久的雪佛兰品牌迎来了100年生日。从杜兰特与雪佛兰合伙成立了雪佛兰汽车公司开始,雪佛兰汽车逐渐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更在破产重组的通用中承担着重要的复兴使命,成为通用全球战略中的关键棋子。如今,雪佛兰已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实现销售2.09亿辆轿车和卡车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不难理解通用为何将旗下首款量产新能源车Volt挂上“金领结”。因为它代表了最大众化的用车需求,代表了最朴素的汽车梦想。

车企VS市场

——做强与做大的永恒主题

销售数字往往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人们还是对排名乐此不疲。从目前的情况看,大众和中国分别成为今年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企业与汽车市场已无悬念。不过,销量冠军的背后所体现的究竟是“强”还是“大”,这个问题似乎更值得思考。

根据大众的规划,它将在201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然而,据相关机构统计,大众今年有可能提前超过丰田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这比目标时间提前了7年。对大众而言,今年日系车遭遇的种种不利因素成为其夺冠的客观条件。然而大众为坐上冠军宝座的一系列动作也不容忽视。无论是豪掷624亿欧元用于全球扩产、研发,还是历经坎坷将德国商用车巨头“曼”收入麾下,大众的目的都很明确,就是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坐上全球第一的宝座。命运女神似乎也对大众垂青,从债务危机笼罩的欧洲,到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的美国,再到“金砖四国”中最大的一块“金砖”——中国,大众似乎都屡战屡胜,销售业绩全面飘红。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销售数字本身就是一种实力体现,然而对于再次蝉联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来说,数字可能更多反映了市场容量,而非汽车业发展水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11个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56%。尽管增速放缓,今年中国再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已无悬念。然而,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却较同期下降3.28%。一进一退之间,折射出我国汽车业的永恒话题——如何既大且强。

决裂VS牵手

——车企联合如何共赢

面对日益提高的研发投入门槛,不同车企开始纷纷寻求技术合作。通过技术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共赢,是每个联盟成立之初的美好愿望。然而,对于联盟的各方而言,很多时候,未来并没有向着此前期望的方向发展。

大众和铃木从牵手到决裂,历时两年。2009年12月,铃木和大众开始正式合作,德国大众持有日本铃木20%股份,铃木则持有大众约1.5%股份。铃木希望得到大众在柴油机方面的协助,大众则看重铃木在小型车上的专长,以及在印度市场上的成熟渠道。此外,双方还宣布将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开发上进行合作。然而,从今年3月大众指责铃木购买菲亚特发动机开始,双方的关系急剧恶化。今年9月,铃木单方面宣布终止与大众的合作,并要求大众出售其所持的铃木股份。在大众明确拒绝的情况下,铃木正式向国际商会仲裁院提起仲裁申请,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另一方面,宝马于12月连续与丰田、通用展开合作。宝马将为合作双方提供资金及柴油发动机技术,以换取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帮助。这两个合作的前景,目前尚难以妄加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合作双方保持互相依存、互不干涉的关系,双方的地位才能尽量对等,合作各方利益也能最大化。

阴谋VS平反

——关于事件幕后的真相

和其他很多行业相比,汽车业并不是八卦、黑幕、阴谋论的聚集地。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汽车业的事件往往给予更多关注。今年,围绕法国雷诺间谍案和丰田召回门的事件纷纷尘埃落定,成为年初较为平淡的环境下业界的关注点。

今年年初,雷诺爆出电动车项目内容遭泄密的消息,法国政府也随即介入调查。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当地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中国。雷诺则对三位涉嫌泄密的高管做停职处理。然而,2个月后,雷诺公开承认,在电动车泄密案中存在决策失误。雷诺汽车公司在近日举行的紧急股东大会后宣布,戈恩以及同此次间谍案相关的公司高管都将承担此次间谍风波造成的后果,包括戈恩、佩拉塔在内的多名公司高管2010年年终分红将返还,并且他们今年得放弃公司股票的优先认股权。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雷诺间谍案最终不了了之,以戏剧性的结局草草收场。

在大洋彼岸,另一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也有了最终结论。今年2月,美国政府调查机构公布了一项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丰田汽车的电子油门控制系统与造成汽车意外加速的“踏板门”事件并无直接关系。而在此之前,曾有机构和个人认为,丰田的油门电子控制系统存在缺陷。随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奉美国国会之命对此展开调查。结果表明,58辆出现突然加速现象的丰田汽车中,35辆车的司机在撞车前没有踩刹车、9辆车的司机是在出事前最后一刻才踩刹车。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政府关于丰田“召回门”的最终结论,为丰田挽回了一些尊严。

限制VS鼓励

——政府推动汽车业发展目的不同,手段各异

日前,美国环保局和美国交通部正式推出联合提案,准备为2017年至2025年的轿车和轻型卡车设置更为严格的燃油经济性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根据拟议的统合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要求,2021年的燃油经济性要达到40.1mpg(百公里耗油5.8升),2025年份的汽车要达到49.6mpg(百公里4.7升)。环保局和交通部表示,从2017年至2025年,拟议的标准将减少石油消耗40亿桶,削减2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措施将削减大约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使2025年车辆燃油经济性达到2010年的两倍。

美国交通部长瑞·拉胡德(Ray LaHood)表示,新标准将提高燃油效率,减少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提高国家安全,为子孙后代保护气候环境。它不仅将为消费者节省资金,同时也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监管的确定性,创造就业机会,有益未来的投资。

在日本,同样在进行一项围绕汽车的改革。为刺激国内消费,包括日本自动车联合会在内的多家汽车行业组织联名呼吁政府废除车辆购置税。由于此项改革将使政府财政收入减少2000亿日元,因此对于这项提案,执政党民主党内部也出现了意见分歧。

互利VS互伤

——关于跨国贸易那点事

10月22日,历经四年谈判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在混乱的场面中得到韩国国会批准。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投票当日突然宣布进行FTA表决,140多名国大党议员突然横穿大厅走进会场,而随后进入会场的在野的民主党议员只有40多名。最终国大党以人数优势在短短4分钟内进行表决,使FTA批准案通过,并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

尽管FTA在韩国仍有不少反对声音,但从总体上看,韩国汽车在美国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保证了大量韩国中小型汽车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