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没政策是好政策”山东微型电动车调查

“没政策是好政策”山东微型电动车调查

大家车网 2012-09-21 11:21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韩颖

“没政策是好政策”山东微型电动车调查(2)

  “三无新能源车”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新能源汽车”共同特点就是“三无”:无牌照、无驾照,无保险。然而这在当地人看来是如此理所当然,包括驾驶者、交警在内的对这种现象均是熟视无睹。

  根据今年7月1日实施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对使用动力蓄电池驱动、5座以下的纯电动汽车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最高车速不低于80公里/小时、工况法续驶里程大于80公里。

  而微型电动汽车一般的最高时速只有60公里/小时,显然无法满足国家标准,这也是微型电动车之所以“三无”的重要原因。

  而在某些情况下,“三无”却成为微型电动汽车的优势所在。为什么要驾驶这样一辆看起来很“不靠谱”的汽车,一名驾驶者直言不讳:价格便宜,而且不用驾照。

  很多电动汽车的驾驶者都是中、老年人,或者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民。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考驾照,所以对于这种无需驾照的电动汽车正好满足了开车的需求。

  与此同时,“三无”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山东各地微型电动车的违规行驶、违章停车等行为逐年增加。因为不属于机动车管理范畴,交警对于这些违规者也没有好的处理方式,更多的以说服教育为主。

  无需驾照,不能挂牌,没有保险,甚至不知道是否有安全保障——消费者购买并驾驶这样的车辆,对于道路交通安全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横亘在微型电动车发展的道路上。

  4月份,山东高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发布一纸公告,全面禁止微型电动车进入指定城区,并对违规车辆严惩。

  该公告的发布引起了高密市民的广泛争论,支持者反对者各持一辞,虽然没有改变高密市执行公告的决心,但也说明在缺乏相关法规的引导下,微型电动车的尴尬地位。

  “走一步看一步”

  虽然面临种种尴尬,厂商却依旧对生产电动汽车保持了极大的热情。究其原因,那就是因为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不用本,不挂牌,价格低,使用成本低,这些都成为电动汽车招揽顾客的卖点。从2万多元到6万元左右,百公里8块钱,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不菲的购入成本,加上涨多降少的汽柴油价格,这些卖点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众多厂商纷纷加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微型电动车生产技术门槛很低。除了时风、宝雅这样的产业巨头,微型电动汽车厂更多是小企业。不用自动化机械,不用流水线,很多厂家员工一般不到百人,年产销量在几百辆左右,只需采用手工作坊的方式就可以生产微型电动汽车了。

  德州福兴电动汽车厂是这样的一家微型电动汽车厂商,其“福来沃”品牌电动汽车在当地低端市场多少算是一个小小的名牌。记者发现,福兴电动汽车厂基本上采用手工生产,并无太先进的生产线。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格优势,一度让福兴过上了很舒心的日子。

  2011年,福兴共生产、销售微型电动汽车4000辆,按照每辆2万元的价格计算,八千万的营收对于一个员工人数在70人左右的小企业来说,还是非常可观的。然而,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福兴受到了来自上下两个方向的压力。

  随着微型电动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首当其冲就是安全问题。在今年4月初,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大摇大摆的代步车》,节目中对微型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深刻揭批,由此微型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质疑。

  受此影响,福兴今年上半年销售暴跌至1000辆,仅相当去年一个季度的销量。然而福兴的困扰不止于此。根据福兴一位销售经理介绍,福兴虽然是低端微型电动汽车品牌,但还有很多更小的电动汽车企业以更加廉价的产品在冲击着福兴的市场,甚至有一些经销商挂着福兴特卖的牌子却在兜售一些不知名厂商的产品。

  面对压力,福兴目前的应对政策也很简单——做成本更低的产品。记者在福兴厂区看到了一种“四轮自行车”,成本只有数千元。

  是否要进行产业升级?面对记者的问题,上述福兴公司销售经理很无奈地表示,因为政策不明朗,到底是进行产业升级,还是进入更低端,甚至放弃这一产业,都是未知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而对于电动汽车的相关政策,记者从山东省多地调研发现,各地基本没有相关政策。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没有政策就是最好的扶持。但是面对无序生长的电动汽车产业,没有政策也就等于没有引导与服务,长久下去,对行业影响究竟是好是坏,尚属未知。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在听天由命。进入2012年以来,类似时风、宝雅等大型企业都开始了微型电动汽车产品升级,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安全性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宝雅德州分厂技术负责人王厂长向记者介绍,宝雅目前正在申办短途乘用车生产资质,并且已经将其产品“雅贝”微型电动汽车送往北京、天津相关机构进行碰撞测试。此外,包括时风在内的多家厂商也纷纷开发出更高端的产品,并在积极申请进入国家公告目录。

  如果测试通过,这些企业产品将摆脱“低速”的身份,进而升级为“正规军”,正式跨入国家认可的新能源汽车行列。

  然而一些企业的产品升级并无法改变微型电动车的乱象,微型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依旧存在。在缺乏相关法规制约的情况下,微型电动车必然还要以“三无”的状态行驶下去。究竟什么时候能够给微型电动车一个真正的“名份”,并且设定合理的安全、使用标准,让消费者安全真正的得到保障,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电动汽车4s店、电池、新能源汽车
 

上一页12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