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2.1%;P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8.0%。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数据时表示,4月份,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CPI温和上涨。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做好保供稳价,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3月回落0.2个百分点。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CPI温和上涨
董莉娟进一步分析,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由3月下降1.2%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其中,薯类、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8.8%、7.1%和5.2%,猪肉价格由3月下降9.3%转为上涨1.5%,鲜菜价格由3月上涨0.4%转为下降3.5%。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涨幅比3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8%和3.0%,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长途汽车价格分别上涨14.9%、6.8%和1.5%。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由3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鲜果、鸡蛋和薯类价格分别上涨24%、14.1%、13.3%和11.8%,涨幅比3月均有扩大;猪肉价格下降33.3%,降幅比3月收窄8.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与3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份CPI同比涨幅比3月有所扩大,主要是受到国内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食品方面,疫情多发导致物流受阻,同时居民生活储备需求增加,加大了鸡蛋、鲜果等食品价格的涨幅,而猪肉价格在收储政策的支撑下环比由降转升,继而抬高了食品项CPI的涨幅;在非食品方面,受国际油价变动以及小长假因素的影响,汽油、柴油、飞机票等分项的价格均有上涨。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的好转,以及部分受疫情影响地区物流配送堵点的逐步打通,食品供需紧张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叠加猪肉价格的进一步调整与上行通道的逐步开启,预计二、三季度CPI涨幅将在合理区间内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付一夫说。
PPI涨幅回落
“4月份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董莉娟表示。
从环比看,PPI上涨0.6%,涨幅比3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与3月相同。而在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的背景下,国内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5%,涨幅回落4.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4%,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2%,涨幅回落12.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1.9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上涨8.0%,涨幅比3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尤其是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22个,比3月增加1个。
对于下一步价格走势,付一夫认为,从国际形势看,在俄乌冲突的扰动下,能源供给格局依然不够明朗,而美联储加息又可能导致需求承压,致使国际油价高位震荡,中国面临着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情况看,伴随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长三角等地区陆续开启复工复产,加上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5%左右目标,势必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将对PPI形成一定支撑。
“考虑到国内保供稳价措施与去年的高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预计年内PPI同比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不过下行幅度会有所放缓。”付一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