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评估结果出炉。这是商务部首次对全国前五批共10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综合考核评估,旨在引导跨境电商综试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跨境电商持续创新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正式发布,截至目前,全国已分六批设立了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了让跨境电商串点连线成片创新外贸模式,各地正密集出台举措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同时许多尚未入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省区市也在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为稳外贸注入强大新动能。
各地密集出招
当前,各地发展跨境电商的热情高涨,跨境电商成为稳外贸的重要举措之一。记者通过对各地政策的梳理发现,江苏、山东、广东、江西、云南等不少地方已专门出台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措施,跨境电商是其中重要内容。
“当前跨境电商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各地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跨境电商已成为支持“外循环”的重要引擎,跨境电商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发生变化,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数字化转型将给贸易及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二是国家层面政策密集推出,跨境电商发展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而且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六次扩围,从东部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并逐渐扩展至三、四线城市,为各地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有利环境。
在已经出台的文件中,有些地方提出了跨境电商发展的具体目标,比如江西提出今年全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900亿元,新增2~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20家,创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20个。
有些地方加速系统性发展跨境电商,如江苏提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载体平台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业态模式融合、贸易便利提升和发展环境优化等“五项工程”,并且争取实现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该省全部设区市。
有些地方更推出了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举措,例如浙江设立2亿元专项激励资金,鼓励生产型、供应链型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山东提出开展省级跨境电商主体培育工程,今年12月底前将认定15个跨境电商平台、20个跨境电商产业园、50个公共海外仓,省财政将对每个主体最高给予50万元的支持。
张周平表示,当前各地出台的政策总体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国家政策一脉相承。二是政策覆盖了跨境电商产业链的众多参与者,包括平台、卖家、物流、金融、人才等。“各地密集出台跨境电商发展政策,解决了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为行业发展、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增强信心,增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加速创新发展
据悉,2021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情况、政策措施、跨境电商进出口、海外仓建设、产业园建设等七大类、40多项具体指标,结果分为“成效明显”、“成效较好”、“成效初显”和“尚在起步阶段”四档。此次考核共有10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成效明显”。
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各地不仅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也在创新上下功夫。例如云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链接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商新生态”;江苏提出深化“线上展会+跨境电商”模式,发展“跨境电商+新零售”等新模式等创新性举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APEC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健表示,近年来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尤其是疫情的发生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带来新契机,推动跨境电商不断创新和进步。未来,跨境电商存在三个方面的创新趋势:一是其生态化和服务化发展推动生态创新;二是外贸综合服务向海外延伸和本土化渗透,推动跨境电商模式创新;三是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发展带动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创新。
张周平建议支持跨境电商创新发展从两方面发力:一是人才是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根本,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综合型人才的紧迫需求,因此各地要加大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可因地制宜地整合各高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外语专业的资源,加大对外语专业和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二是对跨境B2B电商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在进一步促进B2C领域跨境电商发展的同时,政策要更多向B2B领域倾斜,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发展的规模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