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起,又有七个省(区、市)“3+X”的文理分科高考模式将成为历史。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不久,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宣布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进入“3+1+2”新高考模式,此举预示着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启动。
第四批次高考综合改革启动
9月中旬,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七个省(区、市)纷纷发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再分文理。自2014年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启动以来,这是第四批开启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
2014年9月,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作为首批试点的两个省份,浙江和上海在当年即率先启动改革。此后,全国范围内的高考综合改革进程持续推进:2017年,北京、山东、天津和海南第二批试点开始实行新的考试招生政策;2018年,第三批试点的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重庆进入新高考模式。也就是说,在今年的高考中,全国共有14个省(区、市)的考生参加的是改革后的新高考。
新高考中最受关注的改革之一即是对执行多年的“3+X”(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考试模式进行了重新设置。前两批改革试点省份采用的是“3+3”模式,即在语数外三科统考科目外,考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选三科(浙江省多考一科“技术”);第三、四批改革试点省份采用的是“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学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以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中选择两科。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前置
与传统的文理两个固定选项相比,新高考模式下的学生显然有了更多选择。在“3+3”模式中,共有20种不同科目组合供学生选择,在“3+1+2”模式中,摆在学生面前的科目组合方式有12种。
而从前两批试点“3+3”模式到第三、四批试点“3+1+2”模式的变化,也体现出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从具体实施情况看,“3+1+2”模式相比“3+3”模式,在一定程度扩大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对高中办学条件的要求更低一些,更便于高中组织新高考教学。
“新高考改革给学校运行管理带来的一大挑战就是选考科目不同带来的走班教学,走班上课的班级学生流动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教室分配、教师安排、课表制定等问题也凸显出来,都需要妥善解决。”河北某中学教务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高考模式下学生的选择范围扩大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地选择,因为在高校招生过程中,不少专业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作出设定,如果考生没有选择某专业规定必考的科目,则不能报考该专业。
上述受访者表示,不论是“3+3”还是“3+1+2”的高考模式,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进行选考科目选择时将其与今后大学专业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挂钩。从学校方面来说,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及未来升学和就业规划选择适合的学科组合方案。
家长希望尽量不作特殊选择
考试模式改变、选择方式增加、职业规划提前,对于高一新生和家长来说,该如何面对这种变化?
“开学之初,学校在教学上并没有因开启新高考而有太大变动,但曾给学生们做过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目的是测试一下学生今后的择业方向。”哈尔滨某中学高一学生家长崔女士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令崔女士感到担忧的是,测试结果显示她女儿适合走艺术方向,“但真实情况是孩子感觉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们也想让她还是在文化课上下功夫,作为家长,现在只能先观察一段时间,确定孩子到底擅长什么科目后再进行选择。”
崔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女儿选择最优组合方案,她也参加了一些校外辅导讲座,“这些讲座会给家长讲解哪些组合方案对孩子未来就业有好处,而哪些组合方案可能学起来挑战性更大,比如首选科目选了传统理科物理,而再选科目选了文科的历史和地理,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跳跃性思维,学起来可能会很费劲,就不建议孩子这么选。”崔女士表示,虽然“3+1+2”的模式下学生会有十几种选择,但还是希望女儿能沿袭偏传统理科或文科的组合方案,尽量不作特殊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