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饲料高度依赖进口 多渠道增加优质饲草供应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1-09-09 11:45:22

在大豆进口量屡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不论是国家,还是行业,都越来越认识到“实现蛋白饲料替代”这一问题的重要

9月9日,在第二届桑蚕经济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蛋白饲料高度依赖进口,优质饲草产不足需,是中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长期制约因素。大力开发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多渠道增加优质饲草供应,对保障畜产品供应和增加粮食安全回旋余地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这些年的研究和探索实践表明,除了养蚕,桑叶还是优质的饲草料资源,蛋白含量高,活物质多,可望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独特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表示,发展饲料桑,可以有效挖掘全球大量非耕地资源的潜在价值,解决饲料资源短缺,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世界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树立大粮食观和大食物观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守住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底线,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转变。但总体来说,饲料用粮供应保障不足,人吃与“马喂”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矛盾。

2020年,中国进口大豆、玉米总量超过1.4亿吨,是全球蛋白质饲料原料最大进口国。

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原农业部纪检组组长,中国丝绸桑蚕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称,从短期看,可以暂时弥补中国耕地资源禀赋的不足;但从长期看,饲料源长期依赖大量进口,必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从国际来看,新冠疫情蔓延、国际经贸摩擦不断,以及蝗虫和草地贪夜蛾等因素引发了国际市场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国际食物价格急速攀升。根据FAO统计,2020年国际食物价格指数达到127.1点,为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其中,油料价格指数174.7点,谷物价格指数132.8点,食糖价格指数106.7点,均达到2017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

疫情的不确定,使得世界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激增。2020年,饥饿和食物不足的人数达到23.7亿,创2007年以来新高。然而,一些粮食出口国为应对疫情冲击可能带来的经济停滞和产量下降,确保本国粮食供给,采取限制出口措施,引发人们对世界粮食供应的担忧。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中国丝绸桑蚕品牌集群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陈萌山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主要立足国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既要有全球视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要有底线意识,充分看到目前世界粮食贸易量仅是中国消费量的2/3,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有义务、有能力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

从国内来看,保障粮食安全,尤其是饲料粮的安全,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陈萌山表示,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提高,食物消费结构逐步改变,国民动物产品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由此衍生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内饲料粮产不足需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将越来越突出。

据陈萌山预测,到2025年,中国饲料粮消费将达到2.5亿吨,占粮食总消费量的42%以上。

朱保成称,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口粮消耗减少、肉蛋奶等动物食品消费增加。粮食安全内涵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口粮安全,而是逐渐演变为口粮与饲料粮并重。

他认为,中国必须树立大粮食观和大食物观。桑蚕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植桑不仅仅能够养蚕,桑树也是很好的蛋白质饲料,用途十分广泛。从一定意义上讲,植桑就是种粮。

2020年10月21日,浙江开化县溪东村蚕农用桑叶喂养“黄金蚕”。新华社图

张忠军表示,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需要因地制宜地调整畜牧业结构,开辟饲料来源,特别是生态型、经济型饲用植物蛋白源开发和推广。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认为,推进桑蚕资源饲料化利用步伐,大力推广相关产品在畜禽养殖中的广泛应用,是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开发利用饲料桑等新饲草资源

要实现“猪粮安天下”,需要以饲料粮安全为前提。增加饲料粮的供应,要在18亿亩耕地红线以外的空间,充分挖掘广袤的林地、山区、丘陵等土地资源潜力,大力开发新的饲用作物,以缓解总量不足的矛盾。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发利用饲料桑等新饲草资源”。

在论坛上,原江西省委书记、中国丝绸桑蚕品牌集群顾问委员会主任舒惠国称,桑树是中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可靠的、潜力巨大的饲料资源,要十分重视,大力开发,充分利用。用桑叶喂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是中国农民的传统惯。浙江农村用养蚕吃剩的桑叶晒干,加上秋冬的桑树落叶,贮放在家用以喂湖羊,已是多年的惯。

考虑到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土地的占用,人畜争粮使粮价升高,畜牧业成本上升的等原因,舒惠国认为,现在把传统的饲料——桑树再开发、再充分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蛋白饲料替代方面,被誉为“蛋白质制造工厂”的桑树具有明显优势,其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远远高于大豆和苜蓿。伴随着几个世纪的扩散,桑树伴随着桑蚕生产的扩大遍布世界,传到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地区。桑树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很广,从海面到海拔4000米、从潮湿的热带地区到东的半干旱地区。张忠军称,桑树的产量、质量及其世界可用,使其在强化家畜体系中成为非常重要的饲料选择,尤其是在有充足营养可以用来物获取最大生物量的地方。

年来,来自各地的饲料桑产业实践探索,推动饲料桑产业链基本形成。朱保成称,这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饲草种植-水肥协作-饲料加工-高效养殖-精深加工-粪污利用”的循环协调发展,能够系统解决粮食种植、饲料生产、畜牧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草畜失衡、“人畜争粮争地”等突出问题。

不过,要把饲料桑的产业做起来,实现大面积推广,在牛、羊等大型草食畜牧业上广泛利用,还需政产学研多方协同,聚焦难点,合力突破。

陈萌山提到,在科学攻关和配套措施方面,要着力培育高产专用的饲料桑品种,特别是要适应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向营养导向转型的新趋势、新需求,大力发展营养优质畜禽采食的桑品种,国家有关科研专项应将饲料桑的品种选育纳入支持目录。

在马有祥看来,要做很多基础工作以挖掘桑树潜力。比如,在种的方面,哪些品种更适合作饲用、哪些地方适宜种植;在收的方面,如何做到既效率高又成本低;在用的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营养价值、可确证的特殊功能、适合哪些动物品种,都需要深入研究、持续探索、系统总结。同时,要坚持市场化导向,解决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蛋白饲料 依赖进口 多渠道增加 优质饲草供应

猜你喜欢

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加快打造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加快打造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

日前召开的2021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聚焦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多

2022-01-14 10:44:00
2021年全年吸引外资的成绩单备受关注 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

2021年全年吸引外资的成绩单备受关注 进一步做好

在前11个月就已突破1万亿元门槛的背景下,中国2021年全年吸引外资的成绩单备受海内外关注。2021年,...更多

2022-01-14 10:24:38
大连市各级招商部门开展产业精准招商 积极拓宽进资渠道

大连市各级招商部门开展产业精准招商 积极拓宽进

2021年,大连市狠抓稳外资工作,预计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6 7亿美元,创10年新高,同比增长153%,...更多

2022-01-14 10:16:37
厦门市全面发挥电商促消费的作用 邀请台湾青年开展云游厦门过新年

厦门市全面发挥电商促消费的作用 邀请台湾青年开

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厦门分场暨厦门消费节(以下简称厦门年货节)1月10日正式启动。厦门市结合城市资源...更多

2022-01-14 10:11:09
国内市场汽油价格整体上涨明显 外采资源减少造成局部资源偏紧

国内市场汽油价格整体上涨明显 外采资源减少造成

进入2022年,国内市场汽油价格整体上涨明显。卓创资讯分析师杨霞表示,以主营单位为例,在过去一周...更多

2022-01-14 09:51:58
义乌市积极拓展新型贸易 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和建设

义乌市积极拓展新型贸易 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和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更多

2022-01-13 12:05:17
新消费企业持续加强产品力 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

新消费企业持续加强产品力 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

中国新消费市场高速发展的逻辑是什么?发展趋势又该如何研判?波士顿咨询(BCG)与小红书就新消费开展了...更多

2022-01-13 12:03:04
RCEP或将有助于澳大利亚“重新设定”和中国的经济关系

RCEP或将有助于澳大利亚“重新设定”和中国的经济

2021年11月2日,澳大利亚宣布,澳政府已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程序。对此,澳...更多

2022-01-13 12:00:57
中国纺织品出口有所增长 服装出口增速比第三季度明显回升

中国纺织品出口有所增长 服装出口增速比第三季度

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有所增长。2021年前11个月,中国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5 4%,中国家纺产品出...更多

2022-01-13 11:57:12
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 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 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就如何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商务部日前发...更多

2022-01-13 11:50:28


© 2012-2020 财经快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联系邮箱: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