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多次上市传闻被否定后,AI独角兽商汤科技终于赴港IPO。
这也是继依图终止上市,云从科技过会后,“AI四小龙”的最新动态。与其他已经披露业绩的AI企业一样,商汤仍处于亏损状态。
8月27日晚间,商汤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海通国际、汇丰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据此前媒体报道,商汤科技去年底完成Pre-IPO轮募资,估值约为120亿美元。
仍处于亏损状态
商汤科技于2014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定位是一家赋能百业、行业领先的AI软件公司。
商汤科技主要收入来自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基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为客户开发并提供具有模块化灵活性的标准软件平台,包括面向智慧商业的商汤方舟企业开放平台、面向智慧城市的商汤方舟城市开放平台、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及SenseCare平台、面向智能汽车的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
该公司称,截至2021年6月30日,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合计已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超过250家《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119个城市以及超过30余家汽车企业,并向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根据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18.534亿元、30.266亿元、34.462亿元。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达16.518亿元,同比增长91.8%。其中,智慧城市的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28.6%上升至2020年的39.7%。
一方面,收入在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商汤有着AI企业亏损的通病。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亏损净额分别为34.327亿元、49.677亿元、121.583亿元及37.129亿元。商汤称,亏损净额主要源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
在消除管理层认为不能反映其经营表现的项目的影响后,其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2.205亿元、10.371亿元、8.784亿元及7.262亿元。
此次招股书未披露具体募资金额。按商汤科技计划,此次募集资金的60%用于增强其研发能力,包括扩大公司AIDC的总算力、加强核心AI芯片(如STPU及人工智能ISP芯片)的设计能力和提升AI模型有关能力等SenseCore的投资,以及开发产品并增强其他AI研发能力等。
其余40%的募资额中,15%用于业务扩展,投资新兴商业机会以及提高产品及服务在国内外各垂直行业及情景的采用率及渗透率;15%用于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
截至IPO前,最大股东为创始人汤晓鸥,持股21.73%,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持股0.9%,SenseTalent(徐立、王晓刚、徐冰所持B类股票)持股12.17%。
外部股东软银持股14.88%,淘宝中国持股7.59%,春华资本持股3.08%,银湖资本持股3.05%,IDG资本持股1.42%。
竞争激烈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已成为业界共识,行业竞争也十分激烈。
一方面,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原生AI企业之间竞争,既体现在算法的比拼,也体现在AI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较量;另一方面,AI企业还面临着海康威视等视觉设备厂商对产品进行AI转型所带来的竞争,而这些设备厂商原本就在硬件研发、供应链和客户方面有比较深厚的积累,使得整体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商汤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更长的企业运营历史,或者已经╱将要获得比我们更多的财务资源、更为先进的技术能力以及更广泛的的客户群及关系。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戴敏敏在第四届人工智能大会的投融资论坛上表示,今年AI投融资市场整体热度依旧在提升,但全球新成立的AI企业数量已从2017年的5000家下降到了去年不到800家,市场更加聚焦在医疗、自动驾驶、教育、安防等应用领域。
究其原因,视觉垂直赛道正在面临着高度同质化的竞争态势,同时,原本处于下游产业链的客户纷纷以自研模式进入视觉赛道。
例如,华为麒麟970和麒麟980处理器采用寒武纪NPU,此后华为采用自研的达芬奇架构NPU;蚂蚁金服在“刷脸系统”上也宣布不再与旷视科技合作;海康威视此前主要通过技术授权使用AI企业的算法,但如今海康威视也大力招揽AI人才,自研算法。
去年,华为更是重金投入视觉赛道,智能安防部门正式改名为“机器视觉”。华为认为,65%的行业数字化信息来自视频,机器视觉与生活、娱乐、通信、生产、安全的深度结合,将是一个千亿美元的巨型市场。
算法公司也很难成为行业决定性的力量。“算法要落地,一定要面临销售,会有各种业务渠道的问题。只要华为、海康威视这些公司把持住了销售渠道,算法公司很难竞争。”有业内人士认为,AI算法公司最终的选择可能还是回归到以算法为主。
此外,隐私和数据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商汤科技称,会受到有关隐私及数据保护的复杂及不断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政策的约束。“实际或被指控无法遵守隐私及数据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政策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声誉,阻止当前及潜在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及服务,并可能使我们遭受重大的法律、财务及运营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