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间举行的佳士得香港春拍上演了戏剧性一幕。佳士得本季春拍最大王牌、史上估价最高的亚洲油画徐悲鸿《奴隶与狮》因不足拍卖估价3.5亿港元的底线,被当场宣布流拍。消息一出,引起业内人士的热议,多方声音猜测,估价过高、收藏群体不够广泛、大师认知度不够国际化、作品技法争议等因素都是造成流拍的原因。谈及此次流拍,佳士得拍卖方面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巨作吸引多方买家强烈兴趣,但遗憾未能于竞投中觅得新主;现已收到其他潜在买家咨询并会继续探索更多途径,以促成这一旷世巨作成交。
“高调”遇挫
现当代艺术板块,佳士得以估值超13.6亿港元的拍品加入春拍战团。据介绍,该艺术类别本季拍前总估价为史上最高,也是佳士得亚洲任何晚间系列拍卖的拍前最高估价。
5月24日晚,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和“国之瑰宝:徐悲鸿不朽杰作”相继举槌,两个专场共75件作品上拍,72件易手,3件过亿,成交率达96%,共斩获15.85亿港元,成绩为去年秋拍之后,再度刷新佳士得香港晚拍史上最高成交额。
板块新纪录之下,却现冰火两重天。4月中旬,佳士得就官宣了徐悲鸿《奴隶与狮》为本季王牌拍品,以3.5亿港元的亚洲油画史上最高估价,在近一个月的宣传期里不断占据各类新闻的篇幅。据报道,当晚该作从2.6亿港元起拍,在3个电话委托的竞争中一步步升至3.2亿港元,就在观者觉得将会稳步上升超越估价时,众买家却突然长考,现场直播镜头对准佳士得现当代艺术部主席的电话委托,经过他与买家约5分钟的沟通,最终无果,遭遇流拍。
据了解,2006年《奴隶与狮》曾在香港佳士得以5603.5万港元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油画的拍卖纪录。时隔15年后,该作又被赋予了冲击中国油画拍卖纪录的使命,但最终未能如愿。
对于此次流拍,佳士得拍卖相关负责人以邮件方式回应北京商报记者:“今季有幸于晚间拍卖中呈献徐悲鸿史诗级重磅杰作《奴隶与狮》。此幅国之瑰宝巨作吸引多方买家强烈兴趣,但遗憾未能于竞投中觅得新主。我们现已收到其他潜在买家咨询并会继续探索更多途径,以促成这一旷世巨作成交。”
众说纷纭的意外
拍卖资料显示,这幅高1.23米、宽1.53米的《奴隶与狮》创作于1924年,是目前所见徐悲鸿最早的主题性油画创作,也是私人藏家手中尺幅最大的徐悲鸿油画。徐悲鸿主题性油画极为罕见稀缺,市场上有史以来出现不超过6件。
如此巨制在拍场上的“高调”遇挫,业内人士也众说纷纭。
在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等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高估价或是造成流拍的直接原因。季涛表示:“在上拍之前,看到超3亿港元的估价就觉得或许不好出手,个人认为两亿港元可能比较合理。”对于作品本身的技法表现,季涛也认为存在争议之处:“整体来说,徐悲鸿是一位保守的写实画家。而这幅作品的画面中,有些笔触比较粗放,与他平时的作品风格、艺术理念不大相同。对于这种创新或争议,可能正是引起买家犹豫的原因。”
有统计数据显示,徐悲鸿一生作品约3000幅,但油画却仅有100余幅。而在近20年间,能够释出市场且来源清晰、保存状况良好的作品仅在20幅左右。在收藏圈人士李军看来,受众群体不够广泛、国际认知度不够或也是导致巨制流拍的原因所在:“徐悲鸿的油画作品较少,专业藏家关注的并不多。伴随着国内当代艺术以及海外华人艺术市场的蓬勃兴起,徐悲鸿的油画作品近年来有些淡出人们的视野了;且徐悲鸿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也不及其他近现代人物。”
在徐悲鸿作品遭遇流拍之际,同晚法国华裔画家常玉和中国水墨画大师张大千的作品分别以1.19亿港元和2.09亿港元高价成交。有公开报道称,目前华人油画最高纪录为已故法国画家赵无极的作品《1985年6月至10月》(Juin-Octobre 1985),该画作于2018年9月在苏富比拍卖行香港拍卖中连佣金以5.1亿港元成交。
复杂的市场信号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徐悲鸿巨制流拍并非首次。同为主题性油画作品的《愚公移山》此前也经历过戏剧性的拍卖过程。
在2018年中国嘉德春拍的拍场上,徐悲鸿《愚公移山》也是备受关注的“明星”拍品。拍卖当晚,该作以1.2亿元起拍,经过十余次叫价后,停止在1.89亿元关口。就在所有人等待落槌的时候,拍卖师宣布该作品因未达到卖家约定的最低成交价而流拍。
6个月后,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了《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出售艺术品的公告》,公告显示,早前遭遇流拍的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被湖南广播电视台以2.088亿元(含税)的价格私洽买下。价格甚至还超过了此前的“最低成交价”1.9亿元。而卖方是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流拍与私洽的背后暗藏玄机——转手《愚公移山》,电广传媒一买一卖背后的差价达到1.808亿元,已覆盖当年前三季度的亏损。
对于此次《奴隶与狮》的流拍,佳士得方面也提出了通过私洽寻找新的可能性——“现已收到其他潜在买家咨询并会继续探索更多途径,以促成这一旷世巨作成交”。
在寄希望于峰回路转的同时,业界人士普遍以理性的态度着眼于当下的艺术市场。有业界人士指出,“近期的拍卖不断传达出复杂的信号,虽然从一些高价作品中能看到恢复的底气,但是许多竞标过程胶着,成绩不及预期,传达着买家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