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天,全球资本市场都不甚太平。币圈坐上了过山车,欧美股集体跌落,大宗货品受挫……在这背后,是美联储悄然释放出的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在最新的会议纪要中,美联储一改一年多来的鸽声转而撒“鹰”,QE或许“大限将至”了。不过,也有人觉得这只是“狼来了”,美联储或许只是先试探一下市场。
首提退出QE
在持续一年多的放水和宽松政策后,美联储终于不再“鸽”了。北京时间周四(5月20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4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美联储官员认为,美国经济活动的强劲复苏将引发收紧货币政策的讨论,这是自去年量化宽松以来,美联储首次发出这一明确信号。
“许多与会者认为,如果经济继续朝着美联储的目标迅速发展,那么在未来某次会议上开始讨论调整购债步伐是合适的。”会议纪要如此显示。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越来越多证据显示经济复苏且通胀攀升,美联储似乎终于开始预告最终将转离在疫情期间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
投资者也在密切注意着美联储的一举一动。当天早些时候,美债市场一度因加密货币暴跌而吸引了不少避险买盘入场,而在美联储4月纪要出炉后,空头大举入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尾盘大涨3.4个基点报1.677%,盘中一度逼近1.7%关口。
债市受青睐,股市自然就不那么如意了。消息传来,股市跌幅重新迅速扩大,道指跌超370点或超1%,纳指跌近120点或0.9%,标普500指数跌1%。而在纪要发布前,美股已经收复日内近半跌幅,道指曾跌230点,纳指跌0.45%,标普大盘跌0.55%。
除了美联储纪要外,几位美联储高官也同样暗示了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可能。其中,过去几年美联储代表性的鸽派人物——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指出,劳动力市场比数据显示得更强,距离央行考虑回撤宽松货币政策立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此外,今年以来,一直支持“缩减QE宜早不宜迟”的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周三(5月19日)也发表了类似观点,他说,“就经济监控和政策回应而言,美联储必须非常灵活”。
只是风声?
随着此次美联储纪要的公布,外界猜测该来的缩减风暴似乎终究要来了。SGH Macro Advisors首席经济学家Tim Duy在谈到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时表示,“美联储已多次表示,在开始缩减购债规模之前,将提供长期指引。而眼下正是跑道的前端”。
但也有人觉得这只是“狼来了”,不应过度解读此份会议纪要。伦敦支付公司Caxton的高级分析师Michael Brown说,市场对会议纪要有些反应过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道,从会议纪要的原文来看,其实联储的语气很委婉,而且只占据了一小部分。
而眼下,美联储依然在重申购债。据会议纪要显示,当前美联储仍以每月至少1200亿美元的速度购买债券,资产负债表也扩大至仅略低于7.9万亿美元的规模,几乎是新冠疫情发生前水平的两倍。
与此同时,与会委员一致认为经济仍然远未实现美联储的就业和通胀双重目标,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也意味着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还需要一段时间。
杨水清进一步指出,可以更多地把这次纪要当作是一个风声或者信号。真正实行的话,暂时应该不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美联储要改变政策方向可能会提前半年到一年往外放出风声,虽然购债规模暂没有变,但等这些项目到期之后不再续购,其实也相当于退出了。
具体到何时退场,杨水清表示可以用上一次货币政策调整的7个月时间作为参考。这要追溯到2013年,当年的5月,联储会议纪要和时任主席伯南克首次公开讨论退出;9月,美联储开始列举QE退出理由和运用何种方法缩减QE规模;到了12月,美联储开始明确并实质性削减QE。
CNN等媒体也有报道称,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秋季某个时候开始讨论具体缩减购债规模问题,2021年12月将发布实际公告,2022年1月开始实际缩减购买规模。
“不担忧”通胀
虽然美联储已经点出了未来会缩减购债,但整体对通胀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美联储几个月来一直表示,他们认为今年通胀上升将是暂时的,这让他们得以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到就业市场更全面地从疫情中复苏。
但需要注意的是,会议是在4月的通胀数据公布之前举行的。5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CPI增速大幅高于市场预期,创金融危机以来最高。4月CPI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0.8%;4月核心CPI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0.9%。
有人已经把如此高的增速看作是危险的信号。高盛分析指出,过去两周公布的美国4月经济数据令人吃惊:平均薪资增速上涨,核心CPI涨幅创四十年以来最大,PPI“爆表”……这一切的一切,都加剧了市场对美国走向高通胀的担忧。
不过杨水清称,美联储是靠PCE,也就是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来衡量核心通胀率的,而不是CPI。
从会议纪要来看,与会官员普遍认为,短期来看,经济进一步开放、需求激增和供应链瓶颈都会推高物价,油价上涨也会转嫁消费者,以PCE的12个月变化为衡量的通胀指标会在短期内升至2%上方。
但“这些因素的暂时影响消失之后”,他们普遍预计通胀将缓解。美联储官员正在寻求全面和容纳性的就业,并表示他们将允许通胀在2%的目标程度上运转,而不是在紧缩前将其作为一个最高基准。
不过,也有一些官员提到了“经济的上行风险”,持续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叠加需求释放、疫苗迅速接种等因素,可能会促进经济活动并使人们比目前预期更快地重返劳动力市场。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恰好是部分官员支持调整QE的理由。
对于通胀,杨水清坦言,目前的分歧也是比较大的,正统的经济学家认为通胀是暂时的,但投资界认为会出现比较大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