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脱贫攻坚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交通扶贫已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完成“两通”(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任务。
兜底性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两通’,是交通扶贫的两个兜底性目标任务。”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达420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到2020年8月底,已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
2016年至2019年,交通运输部门支持贫困地区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建设了约9.6万公里硬化路,完成约45.8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宽改造了14.3万公里窄路基路面,改造建设了约1.5万座危桥。
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部门支持贫困地区改造建设了1.69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5.25万公里普通国道,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县城基本实现了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许多县城都通了高速公路。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和“快递下乡”工程,“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双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
确保农村客运真通实通
修好路通好车只是第一步,农村客运点多面广、串乡进村,覆盖面很广。同时,农村客运量少、多元、需求不一,相对分散。要让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通得好,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并不容易。为此,各地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四川“金通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介绍,四川“金通工程”做到“四个统一”:一是统一了车身外观和颜色,二是统一了驾驶人员服装和工牌,三是统一了乡村客运标识,四是统一了监管投诉平台。现在四川老百姓都亲切地称“金通工程”为“小黄车”,它既是老百姓走出家门赶集买菜的致富车,也是上学回家的学生车,走亲访友的亲情车,还是送医救治的健康车。
在各地探索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农村客运真通实通,交通运输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运的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客运覆盖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实际出行的需要;有序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乡镇延伸以及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全面提升城乡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构建农村客运长效发展机制,多措并举支持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
交通扶贫步伐加快
实现“两通”并不是终点,而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的奋斗新起点。近年来,在做好“两通”工作的同时,交通运输部门还注重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多措并举抓好交通扶贫工作和政策的执行。
以旅游大省甘肃为例,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睿表示,甘肃70%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交通运输部门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在保证建制村实现“两通”的基础上,累计建成1890公里旅游路、资源路和产业路,建成6000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道路,并加快推进村组道路的建设,广泛推行“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等扶贫模式,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相对来讲技术含量要低一些,适合吸纳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就业。”戴东昌表示,交通运输部还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加大农村公路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加强就业岗位管理和技能培训,在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同时,扩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截至8月底,全国共设置农村公路相关就业岗位66.8万多个,其中公益性岗位27万多个,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7万余人,促进了群众就业和增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