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经新闻里,常能听到:货币政策定调了、企业资金链紧张了、财务自由就差一步了……这些话里聚焦的是一件事——流动的钱,有术语称“流动性”“现金流”,业内俗称“水位”,极简称就是一个字:“水”。
从国家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到企业生计、家庭投资、个人账本,下半年的“水”有多少、用多少、流向哪,时刻牵动着各方关切。特别是在今年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水”的大小,事关你我的未来。
微观经济学里有这样的故事:“一个游客路过一个小镇,他走进一家旅馆给了店主1000元现金,挑了一个房间。他上楼以后,店主拿这1000元给了对门的屠夫支付了这个月的肉钱,屠夫去养猪的农夫家里把欠的买猪款付清了,农夫则还了饲料钱,饲料商贩还清了赌债,赌徒赶紧去旅馆还了房钱,这1000元又回到旅馆店主手里。可就在此时,游客下楼说房间不合适,拿钱走了。表面上,1000元钱没有被挣到,可全镇的债务都还清了。”这就是资金流动循环的重要作用,有了资金流入,经济就活跃了。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其中对金融领域的部署安排,第一项就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会议强调“不搞大水漫灌”、“精准滴灌”、“放水养鱼”……说的都是“水”的事,今天翻译君就来聊一聊。
普通人的“小钱”
近几个月,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个人消费回暖,贷款需求增加。自今年3月以来,居民短期贷款就转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552亿元。7月,这两项数据又分别增加了7578亿元、1510亿元。
跳出宏观数据来看看个体选择,投资、储蓄与消费,大家该如何安排好口袋里的钱,收获幸福感的概率才更高?
有人可能会说买房。确实,在本世纪前二十年,购房投资似乎印证了“稳赚不赔”。
也有人说炒股。不无道理,今年A股表现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排名靠前,让不少投资者收获颇丰……
可是问题来了,你我就是遇上财从天降的幸运儿吗?
以楼市为例,近年来推出的各项楼市调控举措,都反复印证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近期,杭州、宁波、南京、深圳等城市分别出台楼市新政,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再寄望于通过投资买房得到更确定的收益,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面对股市,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操作经验,又没有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在风险潮头心存侥幸、追涨杀跌的人,怕是要交些“学费”的。
翻译君想说,作为大时代中的微小个体,或许没有大笔闲置资金在手,但每月账户会填上一笔稳定的工资收入,借用一个财务概念,叫做拥有“稳定现金流入”,对个人财富积累极其重要。用好“小钱”,是资金叠加、成为“大富”的好开头。
比如,把个人账户分为储蓄、投资、消费三个方向,尽量锁定一定数量的现金流满足正常生活需求,将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提升自我、一部分配置“能生钱”的资产……更加合理优化配置才是驾驭金钱、实现人生通关的最佳路径。
毕竟,“被天上掉下来的横财砸中”这样的好事往往是梦里才有,而“今晚10点后还是明早9点前加班”的事倒是常伴你我。
企业的“真金白银”
对企业来讲,利润是“钱”,而现金流才是“命”。
在创立后就持续亏损的那些年,亚马逊的成长与争议相伴。如今,它位列全球最香的“FAANG”五大科技巨头之列。截至美国时间8月18日,其市值高达1.6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九大零售商的总和。
这背后的奥秘之一,就是亚马逊的现金流一直为正值且增长稳定:2014年净亏损2亿美元,OCF(经营现金流)为70亿美元;2015年终于获得了6亿美元的净利润,OCF达到119亿美元;2018年净利润71亿美元,OCF已突破300亿美元。而亚马逊的股价更是在过去数十年间高歌猛进,在“现金流即正义”方面,亚马逊是公认的榜样。
那么,现金流对企业有多重要呢?
现金流是在一段时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叠加的净值,意味着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真金白银”有多少。
传统商业模式中,净利润往往是考量企业发展的硬指标。不过许多时候,企业有净利润,但现金流却为负,需要通过外部融资输血、续命。
盈亏已然是阶段性的结果,决策支配现金流的去向才决定企业的未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现金流可以用来扩大生产、布局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时,现金流是影响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生存还是死亡”的重要指标。充沛如泉涌的现金流,可谓成功企业的标配。
具体分析时,就要看看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简单来说,跟上一期相比,状况变好了还是坏了?
从报表的角度看,这便于外界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盈利质量等进行研判。都说现金是公司的“血液”,只有流动起来、周转良好,才可能创造利益、推动发展。反之,如果是纸面财富、拆东补西,就随时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在商海折戟。
而从价值的角度看,投资者会根据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作为其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现金流充足在一定程度上能显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抗风险能力强,往往更受投资关注与追捧。
央行的“滴灌”
对于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而言,流动性一般指的是金融体系中货币投放量的多少。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在疫情因素影响下,中国央行更早进入了“抗疫模式”,领跑于全球央行。从2月3日起,综合运用数量和价格工具、总量和结构手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央行是调节货币供应总闸门的部门,目前手上有很多货币政策工具去调节供给。按类型分,有数量型也有价格型。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央行运用这些工具,把握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来引导流动性的总量与结构。
市场上的钱多了,且能直达企业,就能缓解其现金流压力。企业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就稳住了职工岗位,使得就业和收入有保障,个人的“钱袋子”就有保障,消费、预期才有保障。这正是“六稳”“六保”相关部署的题中之义。
当然,调拨“水量”不是多多益善,讲究张弛有度。水少了是“旱”(流动性紧缺、枯竭);水过多了则可能带来“涝”的风险(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
遭受重创的全球经济在重启,一些经济体空前的刺激性政策带来极大风险。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撰文称,“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当前美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也消耗着美元的信用,侵蚀着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础,会产生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输入性通胀、外币资产缩水、汇率和资本市场震荡等多重压力。更严重的是,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边缘。”。
再看看我国的做法。最新数据显示,央行8月10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为10.7%,是连续第五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9%,这两项增速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较多中长期贷款流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领域,尤其是小微贷款规模和覆盖面快速恢复增长趋势。货币政策的引导使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带动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在接受专访时透露,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都降至历史新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力度有所加大。1月1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此后的另两次降准都是定向调控,释放流动性也是分批进行,“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进一步完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并提出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在国务院部署中,今年金融系统要向各类企业合理大幅度让利,预计全年数额达到1.5万亿元。而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这意味着,今年确定的金融体系全年向各类企业让利1.5万亿的目标,已经实现近六成。
8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不搞大水漫灌”。会议要求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翻译君试着翻译一下,所谓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关键就在于保障钱能够得到最优运用,能最快捷、最直接、最实惠到达实体企业手中。而保住了市场主体,就能更好地保住就业,稳住民生。金融如水,水稳则舟安。(【财经翻译官】闫雨昕 何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