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药到特色专科药再到创新生物药,35岁的丽珠集团“二次创业”能成功吗?
丽珠集团的“二次创业”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
8月9日晚间,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珠集团”,000513.SZ)和健康元(600380.SH,丽珠集团控股股东)公告宣布,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珠试剂”)A股上市,或成为又一家“A拆A”公司。
在分拆政策和疫情的双重风口下,丽珠不是近来唯一打算拆分体外诊断业务的公司。7月29日,乐普医疗(300003.SZ)宣布拟将子公司乐普诊断拆分至科创板上市。
丽珠集团声称,此次分拆可以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金实力,借助资本市场强化丽珠集团在诊断试剂及设备方面的竞争优势,也能进一步增强公司及所属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且在分拆完成后,丽珠集团仍将维持对丽珠试剂的控制权。
针对试剂子公司拆分后对母公司的影响、丽珠集团是否有其他拆分计划等问题,时代财经向丽珠集团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公告发布之后,丽珠集团股价却没有因此振奋。
8月10日,A股丽珠集团、H股丽珠医药(01513.HK)和健康元小幅高开后随即走低,振幅分别达6.55%、7.43%和2.68%。截至下午收盘,健康元报收19.56元/股,小幅上涨0.77%,丽珠集团报收56.55元/股,下跌2.57%,丽珠医药收盘价为38.85港元/股,跌幅3.72%。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8月10日对时代财经表示,这是预期之内的利好。“去年年底证监会明确分拆上市政策时,市场已经对丽珠集团等公司有过预期了,不过当时市场关注的是丽珠单抗分拆上市,对于试剂公司的关注度没有那么高。此外,今日医药股普遍走低,丽珠也可能受到影响。”
新冠试剂“带飞”业绩
丽珠试剂成立于1989年,是丽珠集团的第一家子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体外诊断制造企业之一,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营销,主要产品包括HIV抗体诊断试剂、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等。
根据丽珠试剂拆分上市预案,2017-2019年,丽珠试剂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1.10亿元和1.02亿元,分别占丽珠集团总利润的9.39%、11.67%和8.56%。
截至2019年底,丽珠试剂的化学发光平台、分子核酸平台、自免多重平台和荧光层析平台共有24个在研项目,其中结核病毒感染T细胞检测试剂、HCV 核酸检测试剂等9个产品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进入了注册阶段。
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强烈的市场需求驱动下,体外诊断(IVD)成了疫情期间最“风光”的行业之一。
根据时代财经统计,受益于新冠检测试剂产品的销售,体外诊断企业上半年业绩集体预增。
丽珠集团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9.61亿-10.35亿元,同比预增30%-40%,其中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产品新增销售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丽珠试剂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IgM/lgG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于2月11日进入快速审批通道,并于3月中旬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国盛证券预测2020年第二季度丽珠试剂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出口量约为3000万人份,均价30元左右,净利润率为30%。这意味着,丽珠集团所持有的丽珠试剂39.4%股权有望为前者贡献超过1亿元净利润。
刘盛宇表示,医药集团公司分拆上市的动力比较足,因为不同业务的生产和下游渠道等都不太一样,没有太多同业竞争问题,且医药研发资金需求比较旺盛,拆分上市也有利于融资。
丽珠单抗前路未明
事实上,丽珠试剂并非丽珠集团旗下首个提出分拆上市的子公司。
早在2018年,丽珠集团旗下子公司丽珠单抗在进行A轮融资时,就在《股份认购协议》中约定将力争在2022年底前实现单独上市。
目前,丽珠单抗是丽珠集团转型创新型生物药的关键平台。
丽珠集团是典型的传统药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胃药“丽珠得乐”(枸橼酸铋钾胶囊,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红斑渗出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起家,随后推出了抗病毒颗粒、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年销售额一度突破10亿元。
从业绩指标看,丽珠集团算得上是医药股中的“大白马”。2016年开始,丽珠制药的营收就一直稳定在70亿元以上,净利润也维持在7亿元以上,增长趋势较为平稳。
但和诸多传统药企一样,随着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主力产品销量下降,丽珠集团也不得不为转型做铺垫,走上“二次创业”之路,希望完成从普药到特色专科药再到创新生物药的三级跳。
2019年,参芪扶正注射液的销售额为8.17亿元,同比下降18.48%,抗病毒颗粒的销售额为3.04亿元,同比下降8.61%。
不过,从2012年开始,丽珠集团已经开始从普药向特色专科药转型,成立了微球部门和丽珠单抗子公司。目前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和消化道领域的重点产品艾普拉唑系列已经成为了丽珠新一代的销售“主力军”。
但在生物药领域,被寄予厚望的丽珠单抗目前仍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
截至2019年底,丽珠单抗唯一获批上市的产品“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完成申报生产,正进行生产现场核查准备工作。
除了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以外,丽珠单抗进度最快的在研产品为“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lL-6R单抗是罗氏的托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适用于对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应答不足的中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年患者。
截至2019年6月30日,国内有6家公司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已经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中百奥泰、金宇生物和丽珠集团的研发进度最快。
但罗氏原研品种已经于2019年被纳入国家乙类医保报销目录,中位中标价由1925元(80mg/瓶)下降至最新的830元(80mg/瓶)。这也意味着,即便是丽珠单抗进展最快的在研产品与原研品种相比,也未必具备价格优势。
至于丽珠单抗其他在研品种,包括HER2单抗、PD-1单抗等,国内也早有多家药企布局,并在研发速度上领先于丽珠单抗。
拥挤的赛道上,丽珠单抗独立IPO是否能“如约而至”?丽珠单抗又是否能成功助力丽珠集团转型?这些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
关键词: 丽珠集团(000513 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