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款基金密集出炉,资金蜂拥入市。A股却波澜不惊,未见牛气冲天。
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林天(化名)一语道破天机:部分爆款基金在打开申赎后,就会遭遇密集的赎单,规模迅速下降。这背后,是赚得小利后,银行等渠道引导客户赎回基金,并追逐下一个爆款。
数据佐证了林天的说法。从Wind数据统计来看,截至6月16日,4月至今,与一季度比较,股票型基金的总份额不升反降,但从发行数据来看,4月至今股票型新基金的首发额已有513亿份。
不止一位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反映,今年以来,银行等渠道劝客户赎旧买新的动作明显较以往频繁,而且不少客户经理遵循“5%止盈线”的原则,即产品盈利达到5%后,就劝导客户赎回,将资金引导到潜在爆款的新基金发行当中。
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猜测,这可能是今年经济环境特殊的背景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考核压力增加,导致短线投资基金的风气开始弥漫:每一次基金产品的申赎,都如同券商交易佣金一般,会提供申赎费用,而这些,都有可能转化为银行等渠道的收益。
某银行的支行负责人在交流中,并不认可“5%止盈线”的说法,但他坦承,客户经理引导投资者基金配置的活跃度在增加。
林天指出,增量资金进场其实不如预期,不少“爆款基”“日光基”形成背后是发行市场的虚假繁荣。而抢购爆款后往往由于过高的业绩期望落空,再次造成大额赎回恶性循环。
银行等渠道引导客户赎旧买新的状况,不仅发生在部分爆款基金中,业绩刚有起色的一些老基金产品也频遭冲击。上海某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透露,此前一个几十亿规模的基金产品,最近有十几个点的业绩后,赎回的单子汹涌而来。
上海某管理百亿级规模的基金经理表示,从表面看,银行等渠道引导客户短线频繁操作基金买卖,只是影响了基金公司的份额变化,但这种风气弥漫开来,成为基金持有人的普遍心态,必然会迫使基金经理在个股进行短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