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就此成为国内第八家拥有免税牌照的企业。在此之前,中免、日上免(已被中免收购)、海免(已注入中国国旅)、珠免等7家企业曾获颁免税业牌照。
近日,“老字号”零售企业王府井(600859.SH)股价大幅攀升,却深陷内幕交易疑云。
6月15日,王府井开盘价38.70元,收盘价40.08元,涨幅9.99%。这是王府井自6月9日以来的第5个涨停日。
二级市场的表现或与王府井发出的一则公告有关。
6月9日晚间,王府井发出公告称,已于当日收到控股股东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发的《财政部关于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问题的通知》,授予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允许公司经营免税品零售业务。
王府井就此成为国内第八家拥有免税牌照的企业。在此之前,中免、日上免(已被中免收购)、海免(已注入中国国旅)、珠免等7家企业曾获颁免税业牌照。
不过,免税牌照虽带来了二级市场的火热,具体免税业务的开展还有待时日。
“关于具体免税业务如何运营,目前都还在规划之中。”6月11日,王府井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业内看来,虽然免税概念火爆,但免税业务是否会给王府井带来切实的业绩提升,助力王府井摆脱主营业务老化的问题,尚是一个未知数。
被指内幕交易
事实上,早在获得免税牌照的公告发布之前,王府井的股价就一路上扬。Wind数据显示,4月27日至6月9日间,王府井股价涨幅达121.70%,累计成交额115.93亿元。
“消息发布之后几个涨停应该是与免税牌照有关,之前的股价上涨原因不好说。”上述王府井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6月10日,上交所向王府井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公司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以及股价波动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
同日晚间,王府井就公司股票异常波动公告称:经核实,公司知悉该项业务的内幕知情人没有违反保密义务行为,也没有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王府井的回应却并没有消弭外界对其的质疑。
同样是在6月10日,微信公众号“Transmedia止观”发布署名为张冬晴的实名举报,张冬晴在文中提到,5月19日有网友称,据天风商社曾发布研报指出:“王府井首旅集团存在申报免税牌照的可能,但需财政部审批,过程较长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若成功,上市公司基本面会产生较大变化,静观其变。”
然而,在天风证券对外发布的研报中,无法找到这份研报,但这依然激起外界对王府井股价暴涨是否与内幕交易有关的质疑。
此外,早在5月28日,《证券时报》记者就曾针对上述市场消息采访王府井方面。据其报道,王府井内部人士透露,暂时没听说过所述情况,并表示:“请不要随意相信传闻并且传播。”
针对王府井在公布免税牌照前股价暴涨一事,6月11日,某证券公司一位相关行业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其早前认为,股价暴涨与王府井在5月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5月18日,王府井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向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议案》,同意以2020年5月18日为授予日,首次授予128名激励对象7625000份股票期权。
“再加上本来游资就偏爱炒作王府井,这时候股价上涨也挺正常,但是接连公布了免税牌照,就显得股票的走强过于提前。”该分析师表示,以往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案件中,的确存在分析师投机取巧的情况,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王府井存在内幕交易情况。
该分析师也表示,就地方企业获取免税经营牌照一事,部分证券公司早有预期。
中信证券在6月10日发布的研报中便提及,地方企业获取免税经营牌照具备逻辑基础,存在一定预期,国家相关部委自2018年起开始积极推进市内免税店政策的试点突破。中信证券预期,该政策在2020年中期左右落地概率较大。
天风证券早在2月21日发布的研报中亦提到,市内免税有望开启国内行业发展新阶段。
考验运营能力
因潜在市场广大、毛利率高,免税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香饽饽。
天风证券在上述报告表示,近年来,国内免税行业实现持续高增长,2018年行业销售额近400亿元,同比增长超27%。当前经济环境下,政策有望进一步刺激消费回流,中国消费者每年境外购物消费达4000亿元量级,假设消费回流10%,则增厚免税业规模数百亿元。
不过,王府井目前还没公布具体的运营形式。业内有声音认为,在没有新政策加持的情况下,如果王府井没有找到合适的运营形式,那么免税业务对其业绩的增长相对比较有限。
6月12日,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商贸零售分析师陈文倩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虽然免税业务会起到引流效果,但如果贸然引进,不排除会对正价百货业务造成冲击。
“如果将免税商品和正价商品置于同一商场,会显得正价商品昂贵,导致大家都不愿意购买正价商品。机场免税店便不存在价格对比问题,因为它把消费者局限在机场内,不需要和其他带税商品比较。”陈文倩表示。
此外,虽说同是免税商品,但在价格上依然会存在差距。
6月12日,北京京商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免税行业的竞争其实并非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存在与境外企业之间的竞争,王府井在免税商品的价格竞争上未必会有优势。
“即便免税,商品价格是否和境外商品相比下是否有足够竞争力,考验着企业的运营能力。以日上免税店为例,它的价格已经做到了比境外商品价格更加低廉,所以有大量的顾客被节流在机场。”赖阳表示。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发现,早在今年1月份,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曹鹏程曾向媒体记者透露,今年,北京将积极推进国内首家市内免税店在朝阳区落地。主要面向来京的入境游客,从空间上进一步将机场免税店延伸至市区,价格与机场保持一致。
对此,赖阳表示,如果王府井因政策支持获得了更大的免税经营权限,或许之后会有更多的企业得到类似免税牌照。“目前更可能是试点期,而不是说王府井会是唯一的拥有者。届时,王府井也需要卓越的运营能力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亟待新增长引擎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王府井在全国范围共运营54家大型综合零售门店,覆盖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及超市四大主力业态,同时拥有线上零售渠道。
从2019年年报可以看出,王府井的主营业务依然是百货业务,百货营收占年度总营收的65.79%。
但百货业务目前在全国都面临增长乏力的窘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7.4%、1.5%、5.3%和 3.0%。百货在各个业态中的增幅是最低的。
“对于王府井来说,在整个免税业务目前形势还不明的情况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对核心业务的转型升级。”赖阳表示。
赖阳表示,近些年百货的核心价值在弱化,相较于可以跨越实体环境的互联网销售,百货业态下现场铺货、水电、人力的成本都居高不下,不再具有竞争力。
事实上,近年来,王府井一直在试图转型升级。
为了增强用户体验,变得更加“年轻”,2020年6月,由王府井与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共同打造的一条“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商业街”已经面世。
从2019年度报告中更可以发现,王府井试图在购物中心及奥特莱斯业态上进行突围。
数据显示,2019年,在其百货业态营收同比减少3.52%的同时,其奥特莱斯业态营收同比增长24.75%。
不过,从近年王府井的业绩可以看出,转型升级的实效有限。
2017―2019年度,王府井的营收分别为260.91亿元、267.11亿元、267.8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09%、2.38%和0.29%。
2020年第一季度,受限于公司主营业务以线下为主,王府井受到疫情的冲击明显,季度营收为15.20亿元,同比下降78.79%;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下降150.16%。
如今,随着免税牌照落入掌中,年逾60岁的王府井是否能够重获有力的增长引擎,尚待时间来证明。
关键词: 王府井(600859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