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披露的一份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做出的刑事判决文书披露了15家汽车企业的工作人员行贿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工作人员项某的案件。
据称,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项某在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任职期间,利用负责审核新能源车企新车型数据接入符合性等工作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收受现金、购物卡等形式贿赂共计价值人民币25万余元。
行贿方是来自国内各省市15家车企的工作人员,包括奇瑞新能源、比亚迪、众泰新能源、广汽新能源、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研究院、长城汽车、长江汽车、东风特汽专用车、申龙客车、郑州宇通客车、成都大运汽车、金龙联合汽车工业、上海循道新能源有限公司。
其中,金额最高的一次是:2017年10、11月,其收受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及该公司合作伙伴张家港富瑞氢能装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予的现金合计6万元。
针对此消息,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以及比亚迪汽车相关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都表示,“宣传部门的人都是昨天(11.15)才通过公开报道了解到这一信息,目前正在了解相关情况,没有可以对外公布的进一步消息。”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官网介绍显示,其是上海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基础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分析机构。主要职能为:采集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车和充电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数据,开展消费者驾驶行为与充电行为的研究,为全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制定与评估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规划提供咨询服务与决策依据等。
多份官方文件也提到,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对在本市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实施必要的远程实时数据动态监控,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接入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平台。
截至2019年2月28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辆接入现状数据显示,接入车辆数248095辆,接入车企数117家,接入车型数702款。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此次案件曝光其实是国家在新能源监管领域重拳出击的表现。
他解释称,目前国家和地方都针对新能源汽车运行建立了监管平台,采用“企业—地方—国家”和“企业—国家”两个途径的传输,在国家平台对两组数据互相验证核实,并且在车端安装车载终端,监控并反馈所需行驶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平台还为最终核算以及“未能录入”等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以保证“公平公正”。
“所以,擅自更改新能源车辆出现就很容易被发现,因此上述行贿受贿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曝光了。”
据统计,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累计接入新能源汽车2,356,657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994,188辆,占总量84.6%,插电混合动力汽车359,759辆,占总量15.3%,
记者还注意到,上述15家车企工作人员行贿的时间是2016-2018年,这恰恰是新能源汽车骗补最疯狂的两年。
在此期间,工信部曾两次开出罚单。
2016年12月,工信部曾针对苏州金龙客车、河南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深圳市五洲龙汽车等四家“有牌无车”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同时,取消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的生产资质。
2017年2月,工信部发布消息称,暂停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汽车、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重庆恒通客车等七家汽车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的资质。同时,取消其相关骗补产品的生产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