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新生儿”——科创板迎来百日。作为为科技创新量身定制的新“赛道”,科创板相继吸引了16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绝大多数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凸显科创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定位。
“不赚钱”不影响上市
9月30日获得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同意首发上市的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过会”企业中设置“特别表决权”的第一例;10月30日将接受上市委员会审议的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营收“接近零”;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境外”,不仅设置了特别投票权,同时也是未盈利企业。
信大捷安、君实生物、神州细胞、前沿生物、芯源微电子、拓璞数控……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受理名单中,还有多家企业尚未盈利。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些企业会被A股市场拒之门外,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支持。通过设置5套上市标准,科创板有望为它们亮“绿灯”,铺就成长“快车道”。
来自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观点认为,中国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出台了减税、优先IPO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新经济发展。科创板彰显对于科创企业的包容性,未来有望吸引大批优秀企业。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显示,截至10月28日收盘,科创板共迎来36家公司上市,累计成交9233.19亿元。
13家公司“铩羽而归”
一系列突破性的制度创新接受了市场的“初检”。得益于注册制试点,科创板企业从发行申请获受理到挂牌上市交易,平均用时约120天,较存量市场周期大幅缩减。采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也大大缩短了新股上市后达到均衡价格的时间。
“注册制和市场化定价已经成为科创板的最大亮点所在。”民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周荣华说,前者显著加快了IPO进程,后者则有效提高了定价的合理性和效率。
更让市场点赞的是,发行标准公开及审核过程“全透明”,令科创板IPO“可预期”。立足“问出一家真公司”的问询制度,则为科创板输送了一批“货真价实”的科创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冲刺科创板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铩羽而归”。泰坦科技等13家公司终止审核,利元亨、二十一世纪终止注册,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则成为“不予注册”的首例。
财经评论员王骥跃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审核过程对科创板定位以及“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的坚守。
本组文/新华社
财经观察
股价“腰斩”、门槛高、不稳定……
这些问题“怎么破”
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科创板充满活力、魅力初显,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科创板开市以来,新股频繁换手,部分个股发行市盈率较高。一些新股上市后出现股价大幅冲高、大幅回落甚至“腰斩”的情形。
上海尊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仇彦英表示,标的资源有限,导致科创板开市初期遭遇炒作。伴随新股供应常态化,以及交易机制逐步完善,科创板交易将趋于平稳理性。
此外,对于降低科创板投资者50万元的进入“门槛”,市场也一直存在呼声。
周荣华认为,科创企业商业模式较新、技术迭代较快、业绩波动可能较大、经营风险较高,加上试点注册制并允许尚未盈利企业上市,科创板投资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科创板运行初期,通过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提升市场总体专业度和风险承受能力,有利于改革创新措施大胆试验,提高改革效率,为完善资本市场发行交易等基础性制度积累经验。
上交所也表示,未来科创板将根据市场情况和需要,适时对投资者适当性要求进行优化完善。
今年9月,证监会宣布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深改12条”第一条,正是“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坚守科创板定位,优化审核与注册制衔接机制,保持改革定力;总结推广科创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稳步实施注册制,完善市场基础制度。
事实上,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试验田”重任的科创板,同时也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助推器”。
关键词: 科创板开市满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