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和智能车联网领域成为产业链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不断有行业新进者试图分享这一市场。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电动车等新能源出行工具的普及,新能源电池和智能车联网领域成为产业链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不断有行业新进者试图分享这一市场。
“动力电池在两三年之后基本上也会形成中国主导。”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日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已经受益于可持续技术的推广,而且也在引领全球。”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预测报告,2019至2024年的五年内,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将会增长50%,而受益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竞争力,中国将为全球贡献40%的可再生发电能力。
“尽管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供电的第二大来源,但是要实现长期的气候目标,还需要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
电动汽车背后深刻的气侯变化和碳排放问题,想要实现巴黎协定,必须要从汽车行业去减少碳排放。
今年4月,远景宣布完成日产汽车旗下的电动电池业务控股权的收购。不过张雷强调,远景并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电池公司,而是希望成为一家能够提供能源系统柔性服务的公司。
能源公司、电网、整车厂,谁将主导未来五年内可持续发展的电动交通?张雷指出,电力系统的平衡和充电管理的优化很重要。“如果一座城市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增长到20%,在没有优化充电管理的情况下,这个城市的发电和配电容量就要翻一番。”张雷表示。
张雷透露,基于远景推出的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EnOS,远景正在欧洲联手多家能源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打造一个实现泛欧洲领域电动汽车与电网云端协同的实验平台,这些企业中包括电网公司、电力传输公司、电动汽车公司和能源服务公司。未来,将有更多个体终端用户加入到这个平台,主动参与到电力系统的平衡中去。
“我们不做汽车,因为中国并不缺一家电动汽车公司,但世界缺一个提供极致安全的电池,并且能够把电池融入到能源系统的公司。”张雷透露,在电池业务方面,未来很快将会有包括三菱汽车、日产汽车等大批国际客户涌入。
华为也正在寻求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超级供应商”。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日前的一场智能汽车大会上透露:“华为在能源产业有50亿美元的规模,我们充分利用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器件一致性,把电动化成本降下来,解决充电、电驱、电池管理的成本与性能问题。”
不过华为可能不会进军电池领域,更会倾向于将联网智能与通信行业相结合。任正非今年早些时候曾公开表示:“坚决不准做电池,电池的生产方式很复杂,人工消耗大,我们还是要聚焦在算法和数学相关的方向上,化学、物理的东西还是要谨慎一些。”
波士顿咨询公司则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电动化、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出行创造的利润占比,预计将从2017年的1%将增长至2035年的40%。徐直军也曾将中国16万亿产值汽车产业,称为未来“最能颠覆的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