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半年业绩披露季来临,让投资者防不胜防、不幸中招的种种“业绩雷”终于无处躲藏。但从公募基金二季报和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披露情况看,在这些上市公司“爆雷”之前,却有不少基金已经提前撤离。严格的投研体系、全面的深度研究、及时的定向跟踪,类似这样的方法均是公募基金躲过“爆雷股”的不二法门。
基金提前撤离“爆雷股”
在公布了业绩低于预期的半年报后,涪陵榨菜昨日以跌停开盘。继东阿阿胶、大族激光等业绩低于预期的公司之后,涪陵榨菜成为近期又一个爆雷白马股。
除了业绩低于预期的白马股,近期诸如辅仁药业、吉药控股等多家受负面因素困扰的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下跌;加上前期深陷泥淖的ST康美、ST康得等公司,这些上市公司“埋的雷”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从公募基金的持仓情况看,基金二季报和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上述“爆雷”的上市公司,在“爆雷”之前已经被基金大幅减持甚至清仓。以辅仁药业为例,2018年底,公募基金合计持有该公司329万股,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股数量骤减至55万股。
从基金持有总量情况看,以欧菲光为例,今年一季度末,有42只基金持有欧菲光8518万股,到了二季度末,仅有3只基金持有676万股欧菲光,且其中有两只基金还是指数基金。昔日的基金热门股ST康美和ST康得,在二季度末已几乎从基金重仓股名单中消失。
多策并举精准“排雷”
同普通投资者相比,公募基金“踩雷”概率相对较小。
公募基金一般都有非常完善的投研体系,并有非常严格的选股标准,只有符合其标准的股票才能进入公司股票池,部分公司还会在股票池基础上建立核心股票池。深陷造假等负面新闻缠身的公司,很难进入基金公司股票池。
从投研实力看,公募基金尤其是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较为强大。基金经理会要求卖方对上市公司进行高频次的调研跟踪,可以提前观察到上市公司的经营变动情况,不少上市公司营收出现剧烈变动,基金经理往往提前几个月就已经知晓。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尽管很多上市公司“爆雷”事件不可控,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其实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因此机构投资者相对更有优势。
沪上某绩优投资人表示,认真研读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就可以对“爆雷”股有所防范。以涪陵榨菜为例,根据此前披露的一季报就可以判断出公司营收放缓、利润增长不客观等信号。
深圳地区某基金经理说,业绩造假的公司其实也有迹可循。例如,通过测算上市公司现金流、公司接受调研的意愿情况、判断公司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常识等方法,可以甄别很大一部分涉嫌造假的公司。“以康得新为例,我们很早就认为该公司有很大问题,既然有问题就先从股票池里剔除,没必要在有问题嫌疑的公司上纠缠,这样就可以排除大部分问题公司。”
关键词: “爆雷股”前躲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