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 北京 能链智电(NASDAQ:NAAS)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净收入为3620万元人民币(530万美元),同比增长150%。能链智电预估,2023财年净收入将在5亿元人民币(7300万美元)至6亿元人民币(8700万美元)之间,增长至5-6倍。
(相关资料图)
在4月份发布的年度业绩报告中,能链智电已经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部分业绩数据,包括充电量10.23亿度。今天正式公布的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对净收入和收入细分做了更详细的披露,但整体都符合预期。不过值得注意是,在财务表现之外,能链智电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战略布局,似乎在表明这家企业正在着手业务转型升级,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进入2023年以来,能链智电在继续发展充电服务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开始着手向新能源产业链上游进军。今年上半年,通过战略合作、并购等方式,能链智电在储能、光伏、虚拟电厂等领域都已实现了项目落地。
年初,能链智电宣布旗下能仓科技与海博思创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能链海博,携手发力储能业务。海博思创作为国内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在独立储能电站建设运维层面经验丰富,能链智电则在用户、场景、运营等方面优势明显,能链海博则定位于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而稍早之前,能链智电还参与了工商业储能创新企业乐驾能源的新一轮融资。
6月12日,能链智电宣布其全资子公司Dada Auto收购香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运营商——香港光电控股有限公司89.99%的股权,正式切入分布式太阳能光伏领域。香港光电作为香港地区的屋苑及工商业屋顶太阳能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企业,在分布式太阳能光伏领域拥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和服务。而更为外界所关注的是,香港作为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开放和国际化的市场环境,是众多内地企业出海试水的“跳板”。能链智电收购香港光电,一方面是有补齐光伏短板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其利用国内供应链优势,迈向“出海”之路,输出新能源产品与服务的一箭双雕之举。
目前,香港光电处于快速发展势头,其跟进中的光伏建设项目超过1300个,预计装机容量共约350MW。除了继续加大太阳能项目的拓展,香港光电也在开展社区充电桩运营业务,截至能链智电收购协议签署时,香港光电已与6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签订了框架合同,这6个小区的总停车位超过2000个。
对于双方的合作,一位熟悉光伏产业的业内人士表示,香港光电在当地市场的经验,在补充能链智电光伏业务的同时,势必会起到更多的窗口效应。
距离官宣控股收购香港光电仅隔一天,能链智电又发布了时下炙手可热的虚拟电厂产品,形成充电服务、光储充、光伏发电、虚拟电厂的一站式布局。能链智电快速、密集落子的举措,足见其筹划已久。
从当前的业务类型而言,能链智电的充电服务扮演的是“连接器”的角色。能链智电抓住了国内充电桩市场受场地、电力、服务、充电桩设备等多重限制而过度分散的缺陷,利用数字化、智能化能力,链接起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主机厂、企业、车队等产业链参与者,提供“管家式”的服务。
现在,种种迹象表明,能链智电正在加速向整个产业链上游移动。从光伏发电到储能到虚拟电厂,都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构成。能链智电已经不再囿于产业链角色,开始深度参与能源的产生、调度、分配等多个环节,形成业务闭环。对能链智电而言,这种业务的转型升级,不仅对业务增长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还意味着在整个产业链条中话语权的转变。
更直观的数据体现在收益,按照研报预测,香港光电2023年收入规模将达到2.4亿港币,未来四年可以为能链智电带来收入共计24.6亿港币。
根据能链智电第一季度财报公布的数据,其2023年全年收入预计将在5亿元到6亿元之间,这意味着其收入将增长至上年的5到6倍。第一季度150%的净收入增长或许只是个开始,开启多业务模式的能链智电,将迎来怎样的业务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