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并非促进车企销量增长的“上上策”。
3月初,由东风系在湖北省进行的“购车优惠降价潮”蔓延全国,多地区及车企相继跟进购车优惠政策,随后也有不少车企陆续发布“保价政策”予以应对。
(资料图片)
迪思传媒集团副总裁沈健向财经网汽车表示,“用户作为品牌最核心的资产,降价会导致品牌定位、用户定位发生改变,会间接让用户感到权益受损,影响到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针对品牌力不强的企业已经很难扭转了。”招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白毅阳认为,但本轮降价对比较正常的品牌的形象会有比较大的影响。短期内有利于厂家和渠道回收现金,但也会透支部分需求,长期来看是弊大于利。
一边“降价”一边“保价”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向财经网汽车表示,“多汽车品牌参与降价导致了购车消费者形成持币待购情绪,等待更大幅度的优惠。”
为缓解消费者对于“价格浮动大”的担忧,不少车企推出了新的保价政策。首先是理想汽车于3月11日推出“用户购车价格保护权益”,官方保价90天。随后哪吒汽车、零跑汽车、起亚汽车、奇瑞汽车、捷途汽车、北京汽车、比亚迪腾势、长城坦克品牌等车企纷纷发布各自的限时保价政策。
针对这一问题,财经网汽车于3月20日走访多家汽车品牌经销商处发现,推出限时保价政策汽车品牌的销售人员多数持相对乐观态度。一家造车新势力品牌销售张强(化名)向财经网汽车表示,“降价车型大部分属于非畅销车型,而畅销品牌及车型终端优惠与之前基本持平,网传20多万元的奔驰C、奥迪A6都是谣言,不存在这样的优惠力度。”
图源:某经销商线上直播截图
张强告诉财经网汽车:“但会对降价浮动较大的区间市场有一些影响,客户会持币观望。客户来了之后稍微解释一下就可以,并且我们推出保价协议政策,90天内如果有任何降价情况,会把相关权益补偿给消费者,消除了他们购车的顾虑点。”
但值得关注的是,除降价导致消费者购车持观望态度外,多位汽车行业观察人士还认为,降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步蔓延,涉及到二手车市场混乱、品牌力建设等。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价格战对汽车消费虽起到短暂提振效果,但“副作用”或许更大。
“短暂”的提振效果
部分消费者更愿意做“等等党”。
一位北京地区的“准车主”向财经网汽车表示,“现在汽车价格这么不稳定,后续会不会继续降?并且现在刚三月中旬,好多优惠政策才发布,我想再等等看。”
消费者的观望态度在市场数据层面也有所体现。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来看,3月第二周(3月6日-3月12日)全国乘用车销量为31万辆,而3月第一周(2月27日-3月5日)该数据为35万辆,汽车“降价潮”到来后的周销量明显走低。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都公开表示,本次降价事件造成广大消费者持币待购,并没有起到促销效果。据协会调研,除武汉外全国各地4S店到店客流量大幅增长,成交量却显著下降,部分消费者开始持币待购、等待降价补贴政策。
摄图:财经网汽车
“3月1-12日乘用车市场零售41.4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7%,较上月同期下降11%;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09.4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9%。”王都指出,此类补贴实施后,销量不增反降,如果任其发展,将对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蔚来销售运营助理副总裁浦洋3月1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3月11日的这个周末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蔚来的进店量和试驾量都超过了过去12周的新高。”但他也提到,整体用户转化的情况的确存在一些观望情绪。
“降价潮”激发消费者前往销售门店“一探究竟”,但并未直接促成购车交易的完成。根据交强险数据,3月第二周行业层面交强险零售:整体30.1万辆,同比-10%,环比-11%。
信达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政企联合促销,类似“囚徒困境”。2023年3到6月底,各地开展价格补贴、各汽车品牌加入价格战,短期内将对销量增长形成有效拉动,但中长期看价格体系混乱也会造成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
而“持币观望”情绪在二手车行业表现更突出。
“准新车”受影响较大
新车降价,二手车“首当其冲”受影响。
“降价潮”蔓延前,国内二手车交易在线服务平台天天拍车发布的《2023年2月二手车在线交易数据报告》显示,2月线上二手车交易量实现开门红,同比环比皆取得可喜的增长。其中新能源二手车在线成交量“狂飙”,同比增长119.9%,环比增长183.3%。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也指出,2023年2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45.88万辆,交易量环比增长16.87%,同比增长35.48%。
摄图:财经网汽车
面对二手车市场火热的行情,不少车商们都表示准备在2023年“大干一场”,然而却被新车“降价潮”打了个措手不及。
二手车商刘建(化名)向财经网汽车表示,“现在很多二手车商都不敢收车,市场里也没什么人冷冷清清的,二手车交易热度明显下降了。”
刘建认为,“(降价潮)主要影响是那些年限比较近、新车优惠力度大的二手车型,因为这类车型与新车售价差不多,而那些年限较久且不保值的车型价格比较低,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新车大降价确实对二手车行业有影响。”另一位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的二手车商告诉财经网汽车,新车降价后二手车肯定是跟着降,目前二手车市场很乱,价格忽高忽低,并且车况不好的车我们都不愿意接。
摄图:财经网汽车
车企优惠与政府补贴使得部分消费者选择放弃准新二手车,而面对新车的优惠促销力度,等待时机成为多数消费者推迟购车的关键因素。
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对此表示,新车市场大幅降价虽然可短期提振销量,但其对行业、对自身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弊大于利”,首先影响的便是二手车价格体系评估,无论是产品保值率还是品牌力都会受到冲击。
“针对品牌力不强的企业已经很难扭转了。”招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白毅阳认为,但本轮降价对比较正常的品牌的形象会有比较大的影响。短期内有利于厂家和渠道回收现金,但也会透支部分需求,长期来看是弊大于利。
品牌力或受影响
“降价”对品牌价值或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驻上海合伙人Ron Zheng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价格大幅下跌将对二手车的剩余价值以及品牌忠诚度产生巨大影响,东风降价的行为有些短视。”
瑞银也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提到,汽车销量可能会出现暂时提振,但对于许多公司来说,他们的品牌溢价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使其未来更难以正常价格销售汽车。
“降价将会对整体品牌形象造成伤害,正如东风雪铁龙C6车型市场价值原本处于20万元以上级别,但本次降价后C6车型价值将很难再回到20万元区间的水平。”张翔也向财经网汽车解释称,产品降价会导致品牌价值缩水,类似于东风雪铁龙这种大幅降价会将品牌建设的多年成果付诸东流。
图源:网络直播视频截图
信达证券在3月2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本轮价格战进行了推演,并表示“降幅较大的车企品牌力受损或不可逆转,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线品牌市场份额或面临长期下滑趋势。部分二三线品牌及新势力出局,弱势合资品牌逐渐被淘汰退出中国市场,弱势造车新势力或面临收购整合。”
可以预见的是,降价促销对品牌来讲是把“双刃剑”,获取短期销量的同时可能会付出更大的长期成本。
从品牌营销角度来看,降价对汽车经销商渠道、营销节奏和品牌定位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迪思传媒集团副总裁沈健向财经网汽车表示,“用户作为品牌最核心的资产,降价会导致品牌定位、用户定位发生改变,会间接让用户感到权益受损,影响到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一位新闻与传播教学工作者向财经网汽车分析这一现象,也表达了相似观点。“近期汽车大幅降价对企业品牌力建设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品牌力尚比较薄弱,还没有建立起足够价值感和溢价能力的品牌。”
他认为,负面的反馈会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品质认可度、品牌忠诚度,也会对品牌联想产生不利的影响,损害品牌形象与声誉。对于强势品牌来说,这种影响等促销结束也随之减弱并消失。只要不出现频繁的降价行为,对整体品牌力影响不大。但对于尚在建立品牌价值感的品牌影响较大,降价大于下限或多次降价有可能使品牌进一步沦为价格敏感型品牌,成为低端或廉价的代名词,难以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忠诚关系。
降价带来的“后遗症”显而易见,如何更好的平衡销量与品牌间的关系更值得企业去思考。信达证券指出,“汽车产品价格的适度下调,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但采取简单的价格竞争策略绝非长远之计,尤其是在当前电动化智能化大变革浪潮下,车企更应围绕“技术、产品、服务”,通过先进技术降本、新产品拉动、优质服务来保持消费者粘性。”
由此,多位行业专家及协会呼吁,降价策略应理性对待,炒作也应尽快降温。
图源:中汽协
“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汽车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降价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汽车企业应该着眼长远,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文指出。
编辑:安安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