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敏、实习生黄俊钧 北京报道
政策暖风劲吹,楼市亦同步回温。随着各项稳楼市政策的推出和市场预期的改善,202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肉眼可见的升温态势。
(相关资料图)
多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近期,主要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交易双双回暖,房价也出现止跌回升。持续多时的楼市筑底局面,有望在近期结束。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2月份,全国6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00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37%。同期,该机构监测的8个重点城市成交二手房79438套,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96%。
价格方面,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指出,今年2月,百城新房价格环比持平,终结了连续多月的下跌态势,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收窄。
作为最直观的市场信号,量、价的改善预示着市场有望从筑底状态中走出。进入3月,传统销售旺季将至,乐观预期持续,或将继续助推市场回温。
量升价稳
本轮市场的升温端倪,从1月就已出现。岁末年初,很多城市将稳楼市纳入了经济增长的通盘考量中,并继续推出一系列对供需两端的利好政策。这些政策不仅进一步降低了购房门槛,也大大改善了市场预期。
今年春节假期期间,三四线城市的返乡置业热度再现,部分二线城市也供需两旺。一线城市的二手房带看、交易情况也有明显回升。
进入2月,随着预期的持续改善,此前积压的需求进一步释放。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指出,2月,全国6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37%,为近21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转正”。
“从全国各地售楼处、营销代理机构和购房群体等反馈的情况看,购房方面的正面信号不断增强。”该机构指出。
二手房方面,据上述机构的统计,8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套数也创下了20个月来的新高,即2021年7月份以来的月度最高值。
以北京为例,2023年2月,北京二手房住宅成交15315套,创近11个月的新高,并接近去年3月的成交量。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过去几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高峰基本都出现在3月份,大部分都是因为购房入学需求增加导致的。2023年北京入学人口继续上升,意味着3月的市场交易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北京楼市‘小阳春’实际上已经出现”。
交易量提升也在带动价格的改善。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显示,今年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174元/平方米,环比结束“七连跌”,转为持平。同期,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5856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1%,跌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热点一二线城市成为此轮房价领涨者。成都、长沙、西安、南京、杭州等地的新房价格涨幅明显;三亚、上海、厦门、北京等地的二手房价格涨幅较大。这也体现出,经济、人口、产业等较好的基本面,对这些城市的住房需求形成了有力支撑。
弱复苏
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变化,与政策层面的动向密不可分。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全国已有近90省市(县)出台楼市调控措施过百次。其中,2月已有46省市(县)出台49条稳楼市政策。
同时,经过去年以来的数次降息,当前的购房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在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下,已有超30城的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至4%以下。
机构普遍认为,在防风险的基础上,使房地产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今年的重要政策导向。未来一段时间,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大,核心一二线城市可能通过“因区施策”的方式优化调控。这也将继续对市场预期产生正向引导。
加之3-5月的传统交易旺季到来,分析人士指出,预计房地产市场将逐步企稳,久违的“小阳春”有望出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刚从长期的筑底状态中走出,当前的市场复苏态势并不稳固。
中指研究院表示,今年1-2月,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月均销售面积同比基本持平,绝对规模仍处2016年来低位水平,整体市场成交表现仍相对平淡。
从供给端来看,2月重点城市的新建住宅整体推盘量出现回落。前述机构指出,“供给端修复不足或一定程度影响热点城市市场销售规模”。
从需求端来看,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一线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量环比和同比增速分别为-18%、-11%。该机构认为,“部分城市交易数据增速高,和持续压抑的需求有关,并不代表购房者购买力完全恢复了。类似一线城市交易数据冲高后依然下降,深刻说明市场回暖依然存在阻碍因素。”同样,二手房市场也面临相似的风险。
“如果以前些年作为参照的话,现在的交易量还远远谈不上‘火爆’。”北京某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的市场热度主要源自过去挤压的购买力释放,能持续多久仍需观察。
他表示,从案场一线反馈的情况看,虽然门槛较低,但购房者的支付能力并没有完全恢复,体现为决策周期长、成交户型偏小等。同时,由于过去两年拿地较少,开发商的存货并不充裕,这能否持续支撑市场供应,也存在一定的疑问。
编辑:王健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