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光伏行业“内卷”加剧,但疯狂扩产还在继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月22日,海源复材(002529.SZ)公告称,拟以公司全资子公司滁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在滁州市全椒县投资新建光伏产业基地。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GW 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其中1-1期投资18.56亿元,建成年产4GW TOPCon光伏电池项目,1-2期投资26.18亿元,建成年产6GW TOPCon光伏电池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合计约44.7亿元。
二期建设5GW HJT超高效光伏电池及3GW组件,二期项目初步测算投资金额合计约 35.5亿元。
从项目建设周期看,1-1期项目于2023年1月份分批启动,2023年7月份竣工,竣工验收后2个月内投产,1-2期、二期项目根据 1-1期项目推进情况适时启动。
“项目如顺利实施,有利于扩大公司光伏电池产能,抢抓市场发展机遇,对优化公司新能源产业布局,实现规模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海源复材表示。
同时,海源复材也坦言,公司主营产品为光伏组件产品,本次拟投资建设 N型电池及组件产品尚未量产且未获得客户验证,尚处于研发认证阶段,后续销售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海源复材上市以来,业绩不佳,为了扭转业绩,2020年9月,海源复材收购赛维电源,开始筹备进入光伏组件行业。
公司首期375MW高效光伏组件实验线于2020年12月试生产,并于2021年正式投产。2021年,海源复材光伏组件业务实现收入约2938万元。
2022年上半年,受益于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需求大超预期,海源复材的组件业务实现营 业收入7013.82万元,同比增长305.05%,光伏业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2.52%提升至32.83%,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财经网注意到,2022年以来,海源复材开始布局N型高效光伏电池。据了解,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及N型HJT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以上,N型TOPCon、HJT的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已经分布达到25.09%、26.3%,且后续还有提升空间。
继6月份宣告拟投建600MW HJT高效异质结电池生产项目之后,仅相隔两个多月时间,海源复材又于8月计划投资建设2.7GWN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
海源复材2022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46.68%;归母净利润-6345万元。
事实上,面对光伏赛道的火热行情,并不仅有海源复材一家企业加码其中。从硅料、硅片、组件等核心环节,到光伏玻璃、胶膜、背板等细分环节,近两年,光伏产业链上多家企业纷纷加入扩产大军。
不过,光伏行业风风火火的扩产潮也引发了业内对产能过剩的担忧。
近日,一篇《光伏内卷已疯狂》的自媒体文章指出,“2021光伏制造扩产投资近7500亿!这样的投资力度,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几乎是2017、2018和2019三年投资力度的总和。2022以来,光伏产能投资已超过7000亿,特别是龙头企业动辄百亿的投资(公告)频频出现,跨界者持续涌入,产能投资还在提速,阶段性绝对过剩风险加剧。”
最近硅片价格一周大跌20%左右,M6单晶硅片价格区间为5元-5.1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08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5.2%;M10单晶硅片价格区间为5.38元-5.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41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G12单晶硅片价格区间为7.16元-7.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7.2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8.4%。
根据硅业分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主流电池片成交价降低至1.15元/W左右,环比下跌15.4%。组件端,远期订单的执行价降至1.72~1.8元/W,环比跌幅达10.4%。
当前分析师大都认为,硅料和硅片降价,能够向电池片和组件让利。对于电池片和组件企业,行成利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