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政策 > 公务车采购自主化不应无疾而终

公务车采购自主化不应无疾而终

大家车网 2013-01-11 14:33 来源:本站 作者:随畏

  各方舆论强烈关注的新目录跨年而未能出台。如果真的无疾而终或作出重大妥协,整个汽车业无疑将会觉得很丢脸。

  在过去两年的“微增长”格局中,令人欣喜的一个现象是,内资车企在失去市场高速增长红利的情况下,反而直面危机深化转型,夯实了市场竞争力。新的一年,车市预计将开启快速平稳增长周期,而自主品牌汽车的走向,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课题。

  这其中,首先必须引起关注的一个情况是,去年初发轫的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化进程,可能会夭折。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这份目录,因为入围的412款车型均是清一色的自主品牌,而得到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其中肯定的声音占绝大多数。但这份目录在结束意见征集期之后,就石沉大海,至今跨年博弈而没有下文。

  据美国媒体在2012年12月底报道的一条消息,有美国官员表示,“中国将推迟发布可能阻碍政府机构采购美国汽车的政府采购建议”、 “中方同意进一步研究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这条消息从侧面证实,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化目录,遭遇到来自跨国公司的阻力,并可能因此有所调整。早在今年7月,业内就传出这份备受关注的目录在各部委会签中卡壳,理由是外商要投诉到WTO。

  如此一个将引起市场格局变化的政策,势必引发各利益相关方的强烈博弈,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现在必须呼吁的是,这一政策无需调整,应该尽快出台实施。

  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品牌是国际惯例,并没有违反WTO规则。这一点各界专家已有详细论证,无须赘言。关键是,这份目录是遵照十分合理严谨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制定。这份细则确定了一般公务车采购的两个“天花板”:轿车排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并规定申报企业应拥有申报车型的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产品技术转让权及国内外市场销售权;申报企业还应“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

  因此,公务车采购新政设定了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并不是强行照顾内资车企。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妥协,“1.8升,18万元”这一虽然严格但国际品牌仍能达到的要求,已经实行;但因为合资车企目前难以满足“研发投入不低于3%”这一要求,因此反对采购新政使之难产,阻碍公务车采购的自主化。

  一个正儿八经的政策,因此陷入尴尬境地。各方舆论强烈关注的新目录跨年而未能出台。如果真的无疾而终或作出重大妥协,整个汽车业,无疑将会觉得很丢脸。

  为什么有利于内资车企和自主品牌的政策,就那么难以出台?

  目前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在近年来市场回调的危机中,主流内资车企纷纷深入转型并取得突破。目前车市增长重心转至二三线市场,国家将启动“城镇化”战略,这也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笔者元旦期间在广东汕头市这样的二线市场就了解到,广汽传祺在当地的销售水平已经接近本田和丰田。这说明起点高、拥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在市场开始得到认同。而去年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如期突破20万辆,也说明自主品牌终于迎来了“集团军”的崛起。长城、吉利、比亚迪和奇瑞等企业,也通过转型取得长足进步。

  市场是最大的推动力,依托庞大的需求量,适应市场转机的自主品牌,前景开始有所乐观。但这样的形势需要一阵东风的助推,这就是公务车采购新目录的落地。公务车市场实际容量不大,但对推动自主品牌汽车的公众认同,却有巨大的号召作用,特别是当自主品牌汽车能够重新成为高级领导用车的时候。

  公务车采购自主化因此不应无疾而终,成为一纸空谈。向左还是向右?政策主导者需要尽快定夺。

关键词:公务车  采购   责任编辑: 随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