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1-06 00: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
实施近5年的有关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政策,即将迎来一次新的调整。
实施近5年的有关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政策,即将迎来一次新的调整。日前,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向外界表示,明年或将通过政策调整来规范我国的汽车出口秩序。
此次政策调整带来的一个直观结果,是将会有很多企业因无法满足新政策的要求而丧失出口资质,这对在国内汽车销售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寄希望于用出口改变销售困局的自主品牌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 政策有变
“明年将对汽车出口政策进行调整,通过提高自主品牌出口资质门槛的方式,增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近日,支陆逊向外界做了如此表述。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是汽车出口的主管部门,支陆逊的这番表态,意味着汽车出口政策将在明年迎来一次新的调整。
根据支陆逊透露,这次出口秩序调整的新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自主品牌出口资质标准和提高出口服务质量方面,目的则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出口活力和最合理地设置准入门槛。
“首先,可能会提升出口门槛,对一些出口量大、具有规模优势的出口主体进行扶持,而那些出口量小、实力弱的出口企业将被迫淘汰。其次,还将强化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支陆逊表示。
据了解,此次汽车出口政策调整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长期困扰中国汽车在海外同质化竞争严重、中国企业之间互相打压的不利局面,进而提升中国汽车产品的国际形象并提升出口规模。
作为历年的出口大户,奇瑞前9个月出口量已突破12万辆大关,超过2010年全年的出口数字,并提前3个月完成了2011年全年的出口目标。但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陆建辉眼下仍然为“窝里斗”而犯愁:“我们走出去所面临的竞争几乎都是来自中国企业,只要有一种产品在哪一个国家卖得好,没几个月你就看到都是中国品牌,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在出口一些低质量的产品与我们压价竞争。”
◆ 出局考验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9个月,中国累计出口汽车61.4万辆,同比累计增长约60%。自主品牌的出口确实表现喜人,但这并不能掩盖背后存在的一些问题。
记者从商务部方面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具有汽车出口许可证的整车生产企业多达370余家,而在这些出口企业当中,每年出口量只有不到50辆、每年出口金额只有不到50万美元的企业,差不多占据着一半的比例,也就是180家左右。
“正是这些出口规模不大的企业,由于自身产品竞争力不足而常常在国外挑起价格战,并逐渐使得中国汽车的出口局面不断恶化,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的品牌形象也得不到提升。”一汽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在接受采访时称。
据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人士透露,此次商务部关于出口政策的调整,将会严抓汽车出口资质环节,“如果发现有的企业经常在境外挑起价格战,会在下一年度取消他们的出口资质;此外,对那些年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较少的企业,也会不再满足新的出口资质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由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牵头制定的出口新政正在征求厂商意见阶段,像奇瑞、长城、吉利等一些出口大户都曾接受过商务部的意见征询。有企业透露,目前征询意见阶段的一个方案是,国家将对连续两年出口数量少于每年50辆或出口金额低于每年50万美元的企业,建议暂停其出口资质,这些企业将进行重新整顿,在证明自己具备一定出口潜力后可再次向国家提出出口资质申请,通过严格考核后才可以恢复出口。
◆ 重组预期
“一直以来,我们的出口业务主要依靠海外的代理商,去年,我们只出口了30辆左右的汽车,从明年开始,我们很可能会被取消出口资质。此外,我们的出口利润本来就很低,如果新政策要求企业提升出口服务质量,那我们必须要在海外单独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这无疑会给企业增加很多成本。”湖北随州一家专用车生产企业负责人不无悲观地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将那些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挡在出口大门之外,使其生存处境更为艰难并以此加剧这类企业的被重组预期,同样也是这次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初衷之一。“提高出口资质可以加快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过程,优化出口主体。”支陆逊表示。
关于兼并重组,近几年来一直是各位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的关键词之一,例如,为了加快兼并重组进程,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就明确指出,“四大四小”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重组企业,其中,鼓励上汽、一汽、东风和长安“四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中国重汽“四小”实施区域兼并重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单一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能力,并提升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德国的汽车整车企业有100多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慢慢沉淀下来的也就是10多家;日本也一样,最早时有大量的汽车生产主体,后来通过不断的兼并重组,形成了现在的丰田、本田、日产、铃木等不超过10家整车企业;中国汽车工业也要走这条道路,几百家整车企业并存的局面显然不利于中国汽车业快速向前发展。”支陆逊表示。
汽车出口政策调整在即,对于企业而言,冷暖自知。
责任编辑: 陶瓷之
上一篇:《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明年实施 | 下一篇:乘用车企业准入规则正式发布 门槛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