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0-26 17:24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资料图片)
历经7年的难产,9月下旬由国家质检总局起草的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按照计划昨日要举行立法听证。汽车“三包”规定终于有望获得“准生证”。不过,在此次汽车“三包”规定征求意见的约1个月时间内,围绕包退、包修、包换等各个具体层面,纷扰不断。汽车“三包”规定何时能正式实施?实施后能否真正落实?这都成为消费者和行内关注的焦点。目前,汽车消费者的期望就是此次汽车“三包”立法不再“难产”。
“三包”原则:谁销售谁负责“三包”
此次征求意见稿规定,在产品售出后30天之内,只要出现一次严重质量问题,如车身开裂、制动系统失效、转向系统失效、燃油泄漏等故障,消费者即可选择退货。在整车“三包”有效期内,如果车辆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修理了两次仍不能未排除,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同一主要零部件产品更换两次后仍存在隐患,消费者也可要求退换产品。此外,在整车“三包”有效期内,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了2次修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等。消费者有权选择退货。征求意见稿指出,符合退货条件的,销售商应当为消费者按发票价格一次退清货款。
征求意见稿还指出,家用汽车的整车“三包”有效期应不低于两年或者4万公里,主要总成和系统,如发动机、车身、转向系统等的质保期应不低于3年或者6万公里,以先达到者为准。在整车“三包”有效期内,消费者因质量问题的单次修理时间或等待零部件时间超过5日的,修理商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备用车,或者给予合理的交通费用补偿。
记者对比发现,虽然本次征求意见稿与2004年版本相差不大,但仍有不少进步。例如,三包征求意见“也将由之前的部门规章上升为国务院条例,其法律效力和管理权限都将大幅提升”。同时,征求意见稿也明确了“谁销售谁负责三包”的总原则。
经销商:带给商家很大的压力
对“谁销售谁负责”的“三包”原则时,众多商家忧心忡忡。不少佛山经销商表示,在以厂家为主导的4S店经营体系中,法规的制定,必然会将原本已经弱势的商家,推向更加无力的边缘。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汽车销售是车企与商家资本完全独立的“专营”模式,谁销售谁负责,确实会带给商家很大的压力。而有分管维修的负责人表示,维修超过5天需要提供备车或者支付交通补偿,这些在现实操作中,只会增加商家的成本。对于保有量大的品牌,如果很多车辆同时密集到店,基本上很难满足维修的时间要求。如果4S店需要提供备用车,那将需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目前,征求意见稿并没有明确由厂家还是商家负责。可能最终导致的问题,需要商家自行承担这些额外支出。有商家甚至担忧,新规定如果出台,还可能会引发一些消费者故意制造麻烦恶意退车。
三大争议:
30天免费退车不科学
家用汽车产品售出后30日之内,出现因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消费者要求退货的,销售商应当负责免费退货。很多消费者表示,这个期限过短,还不如定公里数为期限更加科学。
修5次才能换车难以接受
在整车“三包”有效期内,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了2次修理,仍未排除故障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等,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车;或者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的,消费者可以换车。有车主表示,这一规定过于宽松。
修理逾5日提供备用车
或补偿不现实?
在整车三包期内,因产品质量进行修理时,如果单次修理时间(包括等待维修备用件)超过5日,修理商应为消费者提供备用车,或给予合理的交通费用补偿。按规定,修理时间从双方签订修理合同之日算起,到完成修理为止。但不少经销商向记者反映,这一规定经销商很难操作。
车主:
充满期待 不再是“忽悠”
由于汽车“三包”历经多年流产,众多车主希望这次不要再是一场“忽悠”。而本报早在9月1日推出的百万车城策划报道《庞大车主群 维权很艰难》的报道,也充分体现当前车主弱势地位。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0年汽车行业投诉多达14093件,同比上升51.1%。对比2006年的7761件,几近翻番。同时,有关新车质量的投诉越来越多,6个月以内新车用户的投诉比例竟然占到投诉总量的60%以上。但消费者却“退车无门”。
消费者认为,“三包”的出台虽然在大方向上呈现规定,但“三包”仍延续7年前的规定,明显感觉滞后。以保修期为例,两年和4万公里整车,明显低于国际标准。此外,对于那些部件属于易损件,易损件享有的保修时间等,也没有明晰,这也给车企提供了很多漏洞。
业界:无权威第三方 执行难度大
根据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九条,家用汽车产品三包问题发生争议的,销售商、修理商、制造商可以与消费者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消费者可以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诉,或者依法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但最关键的“三包”有效期内如何评定、由谁评定车辆的故障,则没有明确规定。
有厂家负责人认为,汽车产品实行“三包”,对汽车生产厂商的要求非常高,而对于直面消费者的经销商来说,操作、执行起来仍有相当大的难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也表示,汽车实施“三包”目前条件尚未成熟,规定过于简单,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纠纷的判定处理程序,没有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能对故障进行评估,应该分步实施,待各项条件基本成熟后再全面推进。
车市分析人士张景添表示,当前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对汽车质量问题的鉴定,无法提供权威的车辆故障进行鉴定和评估,这将导致各种纠纷难以解决。记者从佛山12315了解到,在此前处理的车辆投诉案例中,不少也因为质量争议而无法调解,最终只能调解终止。消费者要维权,仍需通过到法院起诉的方式来进行。
责任编辑: 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