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政策 > 借鉴摩托行业管理经验 发改委调整客车管理

借鉴摩托行业管理经验 发改委调整客车管理

大家车网 2006-09-04 00:00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

    借鉴摩托车行业管理经验 放开客车底盘生产权 收紧缝隙淘汰小企业

    进入下半年,政府决策层对新一轮扩张频亮“警示”信号,一连串以“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控新上项目”为目的的政策不断出台。此时,主事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国家发改委却发出了《关于改装类客车企业申请客车底盘生产资格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这是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向改装类客车企业打开底盘生产权的“大门”。一边是“遏制”,另一边是“放开”,对上了产能过剩“黑名单”的汽车业,国家发改委此举意味着什么?

    有收有放是解放生产力的要求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重点推进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后,“区别对待、扶优汰劣、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始终是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反复强调的原则。发改委放开客车底盘生产权,是否也有此意?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核心是引导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客车行业发展很快,有的企业已达到世界级规模,但因为没有底盘生产权,底盘生产企业又不能及时按要求改进客车底盘,发展受到限制。中国客车业正走向世界,如果政府的管理思路不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行业的发展。因此,要在考虑历史现状的情况下,对现有的改装类客车企业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一个较高的门槛,扶优汰劣,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拥有对底盘的控制权。“我们是该收的收,该放的放。有收有放,是解放生产力的要求。”他表示。

    显然,不论是“调整”还是“放开”,政府部门的本意都是使《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2005年春节后,国家发改委召集相关人员讨论客车底盘生产准入条件的方案时,就将其定性为客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事后出台的“通知”也是按准入管理制度的框架制定的。可以说,准入管理制度是国家发改委对汽车产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用管理摩托车的思路管客车

    国家发改委对客车行业准入管理的思路,实际上源于这几年对摩托车行业的准入管理。在5月10日召开的“全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管理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负责人向28个省、市、自治区车辆主管部门的代表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以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为样板完善、实施其他类车辆的生产准入管理。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