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试驾评测 > 原创试驾 > 学以致用深圳试驾比亚迪M6 2.4

学以致用深圳试驾比亚迪M6 2.4

大家车网 2011-02-18 09:45 来源:汽车探索 作者:

  【大家车网原创试驾】不久之前,我们应比亚迪的邀请去他们深圳的工厂参观学习(虽然之前牌子上打出“莅临指导”,但我觉得还是愧不敢当)。当然不仅是参观,我们还分别试驾了商务车M6,实拍了纯电动车e6和双模车F3DM,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就是M6的试驾体验。

  不知是否有雨人附体,但此番深圳之行的巧合却是当人不让的。在离开北京之前,北京已经开始大肆降温,听说离开之后稍有好转还是觉得相当无奈。而一到深圳之后,阴天并于第二天开始下起大雨着实让我们觉得没有白来。据陪同的人说道,深圳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下雨了,你们可来的真是时候!没办法...运气其实是挡不住的......

  M6造型很具商务之风,设计有大胆的借鉴

  之所以起“学以致用”这个题目,毫无疑问我想说的是M6这款车其实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饰都学习了几个大品牌的设计理念。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自主品牌起步阶段都是靠着这样的路线来不断发展,当然发展的好的就会逐步脱离而更加自主,而那些走不出模仿圈的只能自生自灭。

  从外观来看,M6让我们很容易想到丰田的普瑞维亚,也就是俗称的大霸王。这款车是丰田乃至世界范围内相当知名的,它的实用性得到了普遍认可,而比亚迪从它这里取经不失为明智之举。单厢的“子弹头”造型不仅看着漂亮,更有营造良好风阻的效果。

  头灯灯罩内选择了黑色的底衬,可以让外观感觉上更精神一些,不过这样的做法也有一点不足那就是会使车子的整体档次显得不高。而且配合的灯光只是普通的卤素光源,不像更亮的氙灯能产生更大的对比度。当然氙灯的成本比较高,但是灯罩确实可以考虑做一下改进。

  不过说到成本,就不得不提价格。我们试驾的这款车型是2.4升的入门级2.4自动尊享型,售价17.88万。还有两款更高配的车型分别达到了19.88万语23.98万,其实这也算不上是一个低廉的价格了,配氙灯的话也不为过。

  在车轮的选择上没有显得保守,四个样式不错的17寸铝合金轮圈作为核心,再配上四条215毫米宽的轮胎,对于M6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之前的文章我们说到,现在比亚迪对于LED的研究已经大规模的开展,因此在汽车的设计上LED也作为了必不可少的元素,尤其是尾灯。在车尾,有一点比较不能理解那就是车子型号的那个贴牌,这里与丰田卡罗拉上面的完全一致,多少也得改点啊,这么一丝不差的放在这里会感觉特别偷懒。

  从尺寸上来说,虽然4.8米的长度不算特别惹眼,但接近3米的轴距还是对于营造良好的车内空间有着相当的优势的,关于具体的乘坐感觉,我们接下来就会提到。

  天将傍晚,雨也渐渐的小了下来,我们驱车抵达了波涛汹涌的海边,来最后为M6留上几张影。虽然光线已经不是那么好了,但一望无际的水面是谁都欲罢不能的。海浪拍起来的水雾与淅沥的小雨加在一起落在我们的身上,车的身上甚至是镜头前面的滤镜上,条件是困难了一点,没关系,我们还是顺利的完成了。

  内饰设计相对朴素,中文按键印象深刻,配置不算出众

  坐进车内,没有太多惊艳的感觉,因为内饰整体的设计都比较朴素,应该说主要是以实用为主,简单方便才是最关键的。这一点仪表盘也贯彻了相同的宗旨。

  为了方便操作,方向盘上面的多功能按键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比亚迪还刻意考虑了中国人的用车习惯,那就是把按键上都标成中文以提升阅读效率。

  内外后视镜都有着人性化的设计,内后视镜不仅带有指南针功能,而且指示的内容还用中文来显示?不过这个东西看上去有点别扭,前边一个刚劲有力的毛笔字体,后面是蓝天白云和碧海,完全体现不出高档商务的感觉。不过相比之下外后视镜在锁车时可以自动折叠的功能倒是颇为实用,同时也会显得比较有档次。

  还有一个不显档次的那就是天窗,一个手动天窗。在现在的车型当中,手动天窗这样的配置似乎极其罕见,哪怕是几万元的小车如果匹配天窗的话也会是电动操作,而像M6这样的商务车还得亲自上手就显得多少有点尴尬,是不是呢?

  环顾完四周,我们再来看看中控台左右的布置都有什么。最左侧出风口的下方有两组功能按键区域,其中一组显然需要在更高级别才能看到,而它的下方是电动后视镜操作与泊车雷达和灯光高度调节。稍微往右,是一个卡槽,而下方拉开的小抽屉则更加实用一些。

  中控台的正中央从上至下依次为行车电脑与时间显示,中央单色液晶屏,空调区域。

  说到空调区域,我门来讲一下操作的技巧。正常使用的话,没有太多可说的,就是副驾驶一侧的温度也需要与驾驶席一侧在相同的区域调节。由于中排也有独立的温区控制,而前排想控制的话就需要按一下"后排"这个按键,然后通过"客位温度"这个按键来进行调节。

  中控台的最下方有两个相对隐蔽的接口不要被忽略掉,一个是USB一个是AUX,由于时间比较紧蹙我们就不测试它们的兼容性了,等时机成熟了一定不会错过。中控台的最右侧是手套箱,其实如果不是内壁造型有些诡异的话,相信这里还是会有更大的储物空间的。

  恐怕前排唯一没说到的就是座椅了。座椅相当宽大,乘坐感觉很好,不过为了简化座椅之间的一些内容,中央扶手被削减了一些面积,当然最基本的支撑作用还是存在的。

  让我们把目光移至第二排,第二排座椅无论从感觉还是实际的测试都要比第一排出色,因为对与这款车来说这里坐的客人更加中要一些。宽大的坐垫提供了更加出色的支撑面积,椅背两侧的中央扶手也颇为舒服。

  第二排还有独立的空调控制系统,虽说只有单温区但也显得很有面子了。在空调系统的按键方面也同样采用了中文的界面,与中控台统一,另外在中排乘客座椅的左右还分别有两个出风口,这样第二排就有了四个出风口。

  最后一排的座椅明显小了很多,从坐垫上看断了一大截,不过倒也比较舒服,毕竟整体的工艺和前两排并没有差别。另外后排座椅也可以通过椅背上的拉手进行后仰,为乘客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坐姿。不过为了安全记住一定要把头枕升起来,尽管这个头枕真的不怎么好升...

  最后一排就没有什么过多的配置了,头顶的出风口与拉手,手边的水杯座就成了这一排乘客的好朋友。

  总的来看,车内的配置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虽然有一些不乏亮点的表现,但似乎所缺少的更会被人注意,比如手动天窗和仅仅是单色的液晶屏。比亚迪既然作为自主品牌,相比更应该知道国人需要什么,注重什么,如果不拿出点东西来压压阵肯定是不行的。

  车门操作需要技巧,车内空间灵活多变,值得夸赞

  在车跑起来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就是介绍一下M6的一个主要功能,载人置物,看看这些表现都是怎么样的。

  在打开车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问题,虽然属于无钥匙进入,不过对于钥匙的扫描却不怎么到位,就算是钥匙离门把手仅仅半米远都有点费事,差不多快到门前了才管用...

  相比之下后门就轻松多了,拉开把手之后一直开到最大,车门会自动锁住。这时如果想关门的话生推是不可以的,必须拉开把手解锁才能关上。

  这样上了车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空间的情况。可以说前排乘客的空间并不特别富裕,头部距离车顶很近而且手动调节座椅也显得不上档次,还是那种比较费力的旋钮式,给人的印象不算突出。

  当然,M6更注重第二排乘客的效果,我想我不用多说从图片中就能看出来这里的确非常有料。同时,第三排座椅虽然坐垫不长,但是空间效果并不算差,在第二排的乘客坐好后,第三排还有比较充裕的空间。

  而如果想从第三排出去也很轻松,抠起中排座椅椅背上的开关,座椅就能向前滑动并且椅背也同时前倾,这样豁达的空间就展现在了眼前。不过这个机关有个缺点就是能前不能后,那个椅背后的扳手并不能让中排座椅回位,后移的话就得利用座椅下面的机关了。

  乘坐空间就差不多了,再看看有什么方便的置物空间。除了之前提到了一些,M6车内最明显的一处利用地就是中央扶手位置的超大储物格。这里集成了杯座,露天储物格和内置式储物格,从图片的演示中就不难看出这里的奥妙。

  除了上述的位置,车门也是一个不错的地点,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中控台顶部的平畅空间。

  储物格说完,最后轮到后备箱。后备箱里用起来非常方便,不仅尾门的开启与关闭都很轻松,后备箱内的空间与小设施也都比较方便,当然如果把第三排座椅放倒并收折的话会获得更加宽敞的空间。

  就这样,在空间方面M6表现出了比配置更加出色的水平。本来就应该在这里拿分的它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当然如果更加人性化一点会更好。

  并不注重驾驶与操控感,M6的重点还是在乘坐

  本来时间就不长的试驾环节还由于两次大雨的降临而进一步缩短,非常幸运,刚把车拿到的时候就说出来拍动态,结果是哗哗的不留情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而拍静态之后,又一次被劈头盖脸的砸了回来,好在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照片。此时,雨一直持续至了傍晚...

  M6搭载的是一台三菱4G69的2.4升直列四刚发动机,最大功率160马力,扭矩215牛米,虽然不算突出但日常的话绝对够用。不过发动机盖没有装配隔音棉还是个小小的意外。

  与这台发动机相匹配的是一款四速自动变速箱,如果从运转平顺性来说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但换挡时不清晰的入位还是多少觉得有些不太舒服。

  起步之后,感觉动力到还比较充足,就是油门的线性程度不是太好,需要多多适应一下找找感觉。刹车稍微有一些硬,也是感觉力道不算特别均匀,相信这两点在以后的研发中都会得到相应的改进与提升。

  方向给人的感觉不是很清晰,而且在中央位置的时候还感觉有一些况量,这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当然不难理解,作为一款商务车而言,操控可以不是它的重点,这些问题随这以后研发的逐步完善相信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虽然发动机盖上没有隔音棉,不过也只是前排乘客感觉噪音偏大,尤其在加速过程中转速上升时会更加明显。不过后排却并不明显,时速80公里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保持笑语欢声,就算是到了时速100公里正常的交谈也没问题,这样的现象就已经足够好了!

  M6的悬挂调教有些偏硬,这倒是商务车应该改进的地方,毕竟以乘坐舒适性论短长的这个级别还是会相当注重这里的感受。

  我敢保证如果不是正逢数月未至的大雨肯定还会有多一些的优美照片呈现,就算是本次深圳之旅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吧,毕竟人总会有遗憾。随着雨量的减小,太阳也慢慢地落下了山,而我们的去处是哪里呢?我不会告诉你是一家海鲜大酒楼的!后半程的路上,我放弃了开车而是坐在了后排。由于道路的错误路程不得不一变再变,看着反光镜上东南西北的汉字我觉着这东西真的很有意思。而且,一个人坐在后排的感觉比第二排更好,因为可以享用整个坐垫的长度。另外这里的噪音也很低,相与前边座位的人交谈就聊两句,不聊的话,我索性打个盹吧,舒服!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