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试驾评测 > 原创试驾 > [原创]体验英菲尼迪AVM全景式监控系统

[原创]体验英菲尼迪AVM全景式监控系统

大家车网 2009-06-26 00:00 来源:汽车之友 作者:张曙曦

[原创]体验英菲尼迪AVM全景式监控系统(0) 大家车网

 说到英菲尼迪,很多旅美侨居人士都知道,但在国内,很多二三线城市现在几乎还见不到其销售店。英菲尼迪,Infiniti,这个品牌紧随雷克萨斯和讴歌步伐,在07年4月才正式进入中国,是典型的后来者。

叫板雷克萨斯和讴歌

与前两个日系豪华品牌相比,英菲尼迪不如雷克萨斯车型众多及销售量高,但比讴歌车型要多。08年的销售统计,雷克萨斯在2万台左右,英菲尼迪在4000台左右,而讴歌在2000台左右。从数字看排行,英菲尼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英菲尼迪全系车型已经进入中国,大尺寸SUV的FX50/35系列、CROSS风格的EX35系列、四门轿车G37、轿跑车G37 coupe、豪华轿车M35系列。而其中以FX销售最好,近乎50%的销量。这也是高端进口品牌在SUV市场独占鳌头的一个表征。这和讴歌的SUV车型MDX“所占销售比例较高”如出一辙。而讴歌的整个销量输给英菲尼迪在于其车型太少,只有TL、RL和MDX。


[原创]体验英菲尼迪AVM全景式监控系统(1) 大家车网  
 
“如果雷克萨斯的车型不包括他的前驱车ES的话,英菲尼迪的FX对应雷克萨斯的RX、G37对应其IS、M系列对应其GS,EX没有对手车型,我们各个级别的销售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英菲尼迪的高层在谈到对比销售时如此表示。另外,从车型驱动形式上看,只有英菲尼迪还保留着“高端车型后驱形式”的基因,而讴歌的TL(前驱)、雷克萨斯的ES(前驱)都让其国内销售车型的血统不再“纯粹”。日系三大豪门,也就只有英菲尼迪在坚持“高贵”的后驱血统,但不知受限于销量,还能坚持多久?


同时,为了更能赢得客户的青睐,英菲尼迪推出4年/10万公里新的保修政策,这要比奔驰宝马或其他对手要棋高一招。从这点看,其还是显示出“十分重视”中国市场的姿态。值得赞赏一下。

体验AVM全景式监控系统

此次试驾的车型包括以上介绍的各个型号,但本人不能在很短时间做逐一细致体验,对于让人热血喷张的G37 coupe很多人都是抢着试驾,车子着实耀眼和张扬。


[原创]体验英菲尼迪AVM全景式监控系统(2) 大家车网  
 
我也在赛道里试驾了一圈G37 coupe,动力很猛,VQ37的动力比此前的VQ35要迅猛不少,就是地板油时系统需要“略微”反映一段时间,响应不够快速及时,有一定的滞后感,但触发后的声线和动力都让你刺激无比。座椅的包裹和调教都要比四门轿车G37要更加运动和敏捷,方向盘的转动力矩可随速改变,而且搭配四轮主动转向系统,弯道表现优异。感兴趣的网友有机会可以约店内试驾,在此不再累赘。


此次着重要讲的是英菲尼迪的AVM(Around View Monitor),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其最先配备给了EX35车型,随后的改款FX35/50上都有装备。个人认为其相比雷克萨斯和讴歌等品牌,不一定最具科技感或最具实用价值,但肯定是最具特色的装备。就像法国车的全景天窗,总让人觉得与众不同。


[原创]体验英菲尼迪AVM全景式监控系统(3) 大家车网  
 
其在车前、后、左、右分别装有视频探头,通过影像反馈到中控台的屏幕上。前探头在车标下部,很隐蔽,擦车时多注意莫刮伤;后探头在牌照灯的左侧,也比较隐蔽;左右探头分别装置在外后视镜下方。四组探头拍摄到的画面会在中控台屏幕的右部拼接成一个完整图片,以反映车辆四周情况,得到“全景式”监控。



[原创]体验英菲尼迪AVM全景式监控系统(4) 大家车网   
 
车子在前进或倒退时,左侧屏幕会显示直接拍摄到得直观影像,非常利于观察;同时,结合右侧的“全景式影像”,就可以100%觉察周围障碍物。


这个东西有多好呢?其实很管用,车速在7公里/时以下时就会自动启动,超过这个速度屏幕就不显示监控影像。很明显是专门为揉库停车设计的,应为车子大,所以才有装备的必要性。实际测试时,司机完全可以不看车外,全凭观察屏幕就可以做到揉库和泊位停车。亲自试驾后觉得对于大尺寸车型非常实用,毕竟一个人的眼睛不能照顾近乎9平米的车子。


[原创]体验英菲尼迪AVM全景式监控系统(5) 大家车网  
 
不过在“全景式”监控的图像系统中,有一个小问题,四个探头的图像拼接而成的组合全景图像,因为拍摄部位有重叠,比如以下部分(见上图),在打方向揉库时,会产生一个实际物体、多个影像反馈的“假象”,需要车主辨别。如果觉得图像太多,视线迷糊,建议下车检查,毕竟高科技再多也不能离开“人”的使用。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