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德媒警告德系车企 中国市场存五大隐患

德媒警告德系车企 中国市场存五大隐患

大家车网 2014-03-02 12:17 来源:网摘 作者:综合报道

  据德国媒体报道,经过近10几年来的高速成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业界预测到2020年还将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面对这块“大蛋糕”,大众决定把未来计划中10家工厂中的7家设在中国,奔驰购入北汽股份与比亚迪合作生产电动车,宝马加紧与华晨合作扩大产能并推出专供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对于德系汽车厂商来说,全世界没有哪个地方比中国更容易赚钱。不过在德国《经理人杂志》看来,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潜在很高的风险,这片世界上最棘手可热的市场至少蕴含五大潜在风险。

  风险一:政府政策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大众与上海汽车合作生产桑塔纳开始,德系车企在中国的行为一直受到政府的管控。当时,桑塔纳12万元的售价以及客户,均由政府选定。时至今日,大众在佛山宁波长沙的工厂设置,以及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下的乌鲁木齐工厂,均脱不开政府政策的身影。因为,如果投资计划符合中国政府的意愿,能够获得资金以及税收优惠,“平均每投资10亿欧元能够收获3-4亿欧元的优惠”,大众总裁文德恩说道。

  反之,那么与之相伴的是成本大增。宝马在铁西区的工厂投资计划被搁置了6个月,而戴姆勒奋斗三年之久才获得与福田合作生产商用车的机会。

  过去的30年来,德系车企与中国合作伙伴设立合资公司,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未来,迎接德系厂商的是萝卜还是大棒,犹未可知。

  风险二:日益增强的依赖性

  据预测,未来数年中国市场还将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而到2020年全世界汽车市场800亿欧元的利润中,有40%来自中国市场。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德系厂商拼命下注争夺,每年投入数十亿欧元研发新型发动机、车身轻量化技术以及扩大产品线。宝马竭力扩大产能为把MINI进行本地化生产,奔驰计划在北京生产紧凑型SUV车型GLA,而大众则在去年有4个新工厂投入生产。

  中国市场就像“鸦片”,德系厂商的业绩已经对其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25%增加到50%。与拥有政府大力支持的自主品牌车竞争,德系厂商的压力大增。

  业界把中国年收入超过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万)的人群定位豪华车目标客户群,到2025年这个群体的规模将扩大3倍。而德系三强在华豪车的销量目标也扩大3倍至270万辆,相当于2022年奔驰和奥迪的全世界总销量。在宝马总裁莱特霍夫看来,中国市场太容易赚钱,可能导致德系车企忽略在欧洲和美国两大核心市场的经营。

  风险三:越来越低的盈利空间

  对于德系车厂商来说,中国市场原本是个高利润的天堂。但这个态势是否还能持续,却难说了。以奔驰为例,2010年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上涨了115%,与死敌宝马还尚有2万辆的差距。为了尽快实现赶超,奔驰不顾影响进口版E级的销售,着手在北京生产加长版E级,并对旗下产品进行打折,争夺每一辆销售数字。目前,奔驰汽车在中国基本可享受10%的优惠,而作为奢华旗舰的S级的优惠力度甚至达到了15%,这给竞争对手宝马和奥迪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产品价格的全线下滑,导致厂商的单车利润逐年下滑。往常,经销商能拿到5%-6%的返点,目前已经基本徘徊在2%左右。

  为了遏制这个趋势,德系厂商在中国已经开始相互挖人,加强销售网络建设。此外,奔驰中国总裁Troska还打算在价格上对即将投放中国市场的改款E级、新C级以及GLA等“恢复较高定位”。不打折的结果是直接影响销售:2013年8月份,还在执行折扣的奔驰销量同比上涨20%,而降低折扣力度之后的10月份,销量增幅仅有9%。

  风险四:环境问题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在影响德系厂商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去年,中国的雾霾天气已经从北京等北方地区蔓延到上海、杭州、南京等南方大城市,PM2.5指数有时甚至超过500,能见度低于10米。控制空气污染的一大举措是限制汽车数量,在北京进行车牌摇号之后,另一大城市天津也宣布将执行摇号政策,据悉武汉等其它城市也在研究相关政策。

  除了制定政策限制汽车数量之外,中国政府还在限制汽车尾气排放值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中国发改委拟从2018年开始把每辆车的百公里油耗均值限制为5L,从2020年开始对不符合要求的厂商进行惩罚。百公里5L油耗相当于每公里117g二氧化碳排放量,看起来比欧盟要求的95g更宽松,但德系厂商在中国销售大量大马力大排量的豪华车,这个政策将是非常致命的。

  除非大量生产销售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否则德系厂商在中国基本无法达到平均每辆车百公里5L的油耗目标,但目前中国推广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没有跟上,几乎没有可规模应用的充电站。

  当然,这个政策目前还有较大的争议,即使发改委要强硬推行,也会遇到强大的阻力。比如另外一个重要部委——工信部就认为如果严格执行这项政策将限制自主品牌厂商的竞争力,目前其能源效率远远不能达到百公里5L。

  风险五:未来增长的持续性

  与其它行业一样,汽车行业在中国也将面临未来的增长是否能够持续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各行业面临衰退,在中国政府大笔投资之后,局面得以稳住,并获得高速增长。业绩预测未来多年内中国汽车市场还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但世界宏观经济形势仍未明朗,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相比之前也开始放缓。目前德系车在中国供不应求,厂商基于未来的良好预期大笔投资,产能大幅度增加之后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能否跟上是个问题。如果再遇到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似乎也不太可能继续发放巨额资金救市。

关键词:德系车企   责任编辑: 王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