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重视公车消费 官车如何能改姓“公”

重视公车消费 官车如何能改姓“公”

大家车网 2013-03-03 11:15 来源:本站 作者:随畏

  在我国,普通两厢、三厢小汽车被称为轿车。轿,是古代的一种特殊交通工具,它是无轮之车,由人抬着走。初期一般仅为妇女和老弱有病的官员使用,后渐渐普及。对官方而言,官轿与官袍一样,是区分官员等级的重要标致,不同的官品,在轿子的形制类型、用料用材、抬轿人数等方面都严格区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认为车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恐怕与这种古已有之的等级观念不无关联。
  到了新中国,轿车作为一种便利的交通工具,成为许多政府高层工作必备,也让公务用车戴上了官车的帽子。自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强大,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政府在公车采购方面的支出更是与日俱增。政府这个消费大户的青睐,让一些汽车品牌迅速走红,红旗奥迪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令人惋惜的是,无论红旗还是奥迪,它们都是中外豪华车品牌的代表,而非普通家用车品牌。更令人痛心的是,在公车市场争夺战中,外来品牌占据了绝对优势,自主品牌的诸多后起之秀并未尝到甜头,就连红旗这个金字招牌,也因产品后继乏力而从公车市场隐退。
  最应该引起政府注意的,当属民意对公车消费的高额支出和非透明化感到不满。2011年中央单位“三公”数据显示,当年公务车消费占“三公”支出的6成,高达59亿元。这仅是中央单位的公车支出,各地地方公车消费加总,又将是怎样的天文数字呢?这些数字加上各种媒体曝光的公车、军车超编配备、超规使用等负面新闻,让民间对公车消费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纳税人上缴的大笔税款不是用于公共服务,而用于满足部分官员对豪华车这种奢侈品的追求,满足他们的一己私欲。
  这些舆论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如果说古代乘轿的种种规定显示着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那么当今公车消费的等种种问题,则更具危险性,甚至可能成为产生社会矛盾的一个根源。公车远不只是一辆辆公务用车那么简单,它背后体现的是官本位,是缺乏有效监督下的官员权力膨胀。
  让公车回归履行公务用车的本质,公开、透明或许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什么是比阳光更好的防腐剂呢?近两年,政府出台《党政机关公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提出公车配备要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并对超编公车进行整顿,这些做法值得肯定。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引入大众和媒体监督才是最好的办法。只有摘下公车的神秘面纱,在公车采购、保有、使用等各个环节实现信息透明化,让舆论监督的阳光照进公车消费领域,权利滥用才能得到遏制,公车改革才能彻底。
  实现这一切的重要一步,是公车牌照与普通车辆加以区分。当人们能一眼分辨出公车与普通车辆的不同,配以厉法监管,超标配备、公车私用等现象将能得到有效遏制。如果公车消费与使用仅限于内部监督,种种改革的梦幻恐怕都会成为泡影。
  

关键词:公车   责任编辑: 随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