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谁是油品标准升级“有条不紊”背后的推手

谁是油品标准升级“有条不紊”背后的推手

大家车网 2013-02-06 13:52 来源:腾讯网 作者:

  近日,有媒体报道,石化行业的有关人员表示,雾霾天气虽然与炼油企业有关系,但并非因为油品质量不达标,而是因为中国油品标准偏低,从而导致设备改造上不去。中国油品标准偏低是现实,目前,仅北京实施了第Ⅴ阶段汽油标准,全国仅需要供应满足国Ⅲ汽油标准的燃油,满足国Ⅳ标准的汽油尚到2014年才被强制要求供应,而柴油标准的推进步伐比汽油标准还要慢。但是,笔者还是认为,将设备改造动力不足的责任推给油品标准偏低的说法或者说托辞经不起推敲。

  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石化行业有关人士为什么要做上述解释。众所周知,最近一年来,尤其最近一个月,全国范围内的雾霾天气非常多,很多人认为机动车是罪魁祸首之一。但是,道路交通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石化行业、尤其是炼油企业也是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在国际上,“油到车到、油不到车不到”是通行准则。所以,发达国家在出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前,首先要求满足相应标准的燃油供应。然而在我国,“车到油不到”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到底有哪些不妥呢?北京环保局的信息显示,满足国Ⅴ排放标准的汽油车使用国Ⅲ标准汽油虽然不会影响使用,但排放会增加;满足国Ⅴ排放标准的柴油车使用国Ⅰ标准柴油排放无法达标,使用国Ⅲ标准柴油不影响使用,但排放将超标。这只是3万公里的试验,如果试验里程更长,试验结果可能就更不容乐观了。这也难怪,虽然有不断加严的环保标准、黄标车治理、老旧车淘汰等政策助力,2011年汽车的NOx和PM(NOx和PM是柴油车主要排放污染物)排放量仍较2010年增加7.38%和4.42%。因此,有人提出的“油品差是阴霾天气罪魁祸首”的观点,虽然比较偏激,也是有道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石化行业有关人员出来表态、维护自身行业利益是理所当然。

  但是,石化行业有关人员的说法确实有点不准确,好像咱老百姓特别容易被糊弄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国家标准化委员是标准制修订的最高负责部门,而归国标委领导的各技术委员会负责相关行业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相关资料显示,石油产品和润滑剂及石油产品静态计量和轻烃计量、润滑油换油指标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是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石化标委会)负责,而石化标委会委员构成主要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三大公司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大学、环保和汽车行业的专家,秘书处设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炼油企业以及石化企业、尤其是三大油企,是标准的主导。按照通俗的说法,三大石油企业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既是受规则约束的组织,又是制定规则的人。因此,石化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制定让其增加成本更严格标准的积极性可能就会打折扣。当然,标准本身就是协调的产物,但在协调过程中,石化企业、尤其三大油企的话语权偏强,也就导致我们国家与国际通行做法偏离的一个特殊现象:汽车行业在排放标准升级方面“快马加鞭”,而油品标准升级却总是那么“有条不紊”。

  其实,石化行业有关人员的表态有点像“得了便宜还卖乖”。不过,这反而是件好事,让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企业有多大、多么有实力,仅靠企业自己提高认识、推进社会责任建设是不够。环境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利益,政府是最主要的责任人,需要更有力的手段、更有效的措施去维护,否则出了问题之后,即使得了好处的行业企业也会有理由开脱,某些情况下甚至将责任推给政府有关部门。

关键词:油品升级   责任编辑: 徐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