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8-21 00:00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综合报道
引言:尴尬的,最后一公里。
尴尬的
最后一公里
家住地铁站附近,走路约20分钟。
打的太贵,开车太挤,骑车去赶地铁最方便。
骑到了却发现,周围没有配套的停车点位……
成都地铁1号线即将迎来通车两周年,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也将于9月27日前试运营。此后,成都地铁将进入“年年都有新线通车”的高速发展期。地铁线路的开通无疑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然而,这“最后一公里”问题却遇到了尴尬。
从地铁口到家门口的1~3公里,打车不划算,走路又有点远,骑自行车本是最方便的方式,成都商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地铁1号线和2号线大多数站点都没有自行车寄存点。
市民声音
骑车不好停 赶地铁不方便
郭曼在二环路东二段某小区买了一套新房,正准备搬过去。对她来说,好消息是,小区离2号线地铁站比较近,以后她可以坐地铁出门了;坏消息是,小区离地铁站还是不够近,步行估计需要20分钟;更坏的消息则是,地铁站出入口没看到自行车寄存点。“我现在是开车到处跑,但是如果不用怎么走路就可以坐地铁的话,我肯定会优先选择地铁。”郭曼说。
市民杨光斌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如果地铁站出入口有自行车停车位,既可以骑车到地铁,下班再从地铁骑车回家,比开车还方便,“市区堵,停车费又贵。”
住在世纪城的肖云也常乘坐地铁出行,虽然世纪城地铁站口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但是肖云住处附近没有相应的租赁点,自己骑车吧,世纪城地铁站附近没有找到寄存点。“这边又不好打车,走路有点远,所以每次我都是打个三轮车过去的。”肖云说。
记者调查
1号线
零散停车点位
下午早早收班
日前,记者走访了1号线所有已开通的站点,发现地铁站出入口真正配套了自行车寄存点的很少。
升仙湖地铁站外面很空旷,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专供前来坐地铁的市民停放。“这个停车场建了一年多了,每天在这边停车转乘地铁的市民很多。”停车场管理员徐师傅告诉记者,停车场从凌晨6点半到晚上10点半营业,方便市民出行。天府广场和省体育馆旁边也有足够大的非机动车停车场,不过主要是周边商场的配套建设。
除了这3个站点之外,记者还在文殊院站、华西坝站、桐梓林站附近发现一些零散的停车点位。比如,文殊院站B出口附近的小巷子里有一个停车点位,在一家网吧的外面,但下午4点就收班,周末不营业。文殊院站G出口则有十几辆自行车停在路口划了线的临时停车区域,由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看管。华西坝站出口处的华西口腔医院里面有一个小停车场,同时开展对外服务,守车人说,停车场6点就会收班。桐梓林站C出口旁边的小区也可以对外停车,管理员也是位80岁的老婆婆。
除了这些站点,1号线的其余站点旁,记者没有发现可以寄存自行车的点位。
2号线
停车点位不够
大多无人看守
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即将开通试运营。日前记者走访了6个地铁站,有两个站附近有专人值守的非机动车停车点,有两个站连无人值守的非机动车停车点也没有。
在一品天下站,4个出入口旁都没有自行车停车点。C口附近的银行门前宽敞的人行道上停着一排轿车。中医药大学·省人民医院站,A口温哥华广场有一个非机动车停车点,守车的大爷说,晚上7点后就没人守了。B口人行道上有划了白线的非机动车停车点,没有人守车。C口没有停车点,旁边医院内的自行车停车点一般都会停满。D口一家KTV门前没有停车点,几辆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随意停在宽敞的人行道上。
通惠门站北侧C口和E口处的人行道很宽敞,这里有6处画了白线的非机动车停车点,几辆自行车停放在线内,无人值守。
春熙路站附近的香槟广场北侧和红星路步行广场旁均有非机动车停放点,有守车人。牛王庙站B2口前有划线的非机动车停车点,而B1口和A口宽敞的人行道上没有划线。
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市民想要骑自行车到地铁站去转乘地铁,大多数站点旁很难找到非机动车寄存点,能够提供停车的站点一般存在时间限制,不能太晚去取。
委员建议
四类热门站点
先试点自行车接驳点
成都市妇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廖成珍认为,如果地铁能够与小区无缝对接,那么很多人将会放弃自驾汽车,选择公共交通系统。廖成珍与妇联的同事一起对地铁1号线的各个站点展开了调研,最终的调研结果整理成一份提案《关于在成都地铁站建立自行车接驳点的建议》,在今年成都市“两会”上提交。
廖成珍在提案中建议,可以分期分批建设自行车接驳点,在热门片区站点,如办公区(金融城站)、医疗区(华西坝站)、旅游点(文殊院站)、商务中心(天府广场站)等先行试点建设自行车接驳点。自行车接驳点既有保管车位,也有租赁车位。
提案上交后,交委的相关负责人对廖成珍的提案作出了答复,答复称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已经有了统一规划,但对于私人自行车停车位的问题则完全没有涉及。
成都商报记者 郭锐川 余文龙
摄影记者 何彬
热线互动
“最后一公里”,请你提意见
地铁将成为我们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你在搭乘地铁的时候,是否也遭遇过“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尴尬?对于“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你有哪些值得分享的体验?你对地铁口“最后一公里”的自行车接驳点建设,有着怎样的期望和建议?请拨打本报热线86613333-1,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
责任编辑: 林夕